作者:武向平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7/3/24 10:20:07
选择字号:
武向平院士:讲好科学和科学家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确,科普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方式和举措之一,科学家应在科普中具有使命感和责任心,有所担当和作为。

PX项目受挫、谈核色变、转基因食品的争议、雾霾的困惑、中医的困境,这一系列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话题,都是我们近年间科普工作没有到位甚至惨败的典型案例。

分析其中原因,一是科学家躲在幕后,媒体人成了大众科学知识传播的代言人,民众被一些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媒体工作者错误引导。很多人可能都记得一年前有部盛行的中国雾霾煽情电视片,编导按照自己事前预设的思路,把局部的和片面的所谓事实聚焦放大,给民众心里造成十分恶劣的阴影和恐慌。前些年,一位知名媒体人和一位知名科普作家关于转基因粮食的论战,媒体人为论证自己个人转基因粮食有害的喜好,不惜花费重金游说美国,甚至和科普作家对簿公堂,最后以各打五十大板而结案。在这场沸沸扬扬的闹剧中,人们被媒体的个人情绪化左右和引导,而专业的科学家没有及时站出来澄清事实,告知真相。

第二个原因,并非每一位从事前沿科学研究的优秀科学家都能成为合格的科学普及专家,把科学研究的专业术语转换成大众能听懂的大白话是一门艺术。前不久,承担灰霾研究重大专项的几位顶级科学家受邀给另一批非大气物理专业的科学家们科普雾霾的机理和防治,结果听得这些门外汉的大牌科学家们一头雾水,最终也没有弄明白雾霾的成因。正因为从事雾霾研究的科学家不能讲明白自己的故事,才出现今天人们对雾霾理解的诸多误区,甚至引发大众的抱怨和社会的不稳定。

第三个原因,科学家自身的科学素养和包容性依然有待提高。举个例子,前不久,有一场关于“阴阳五行”是否应该写入“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辩论会,邀请了从事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三位杰出科学家进行所谓“互撕”。且不论结果,我们是否注意到:基督教在西方盛行多年,没有因为大爆炸宇宙学的建立科学家就否定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自然科学与宗教和平和谐地相处着。龙在中国盛传几千年,没有必要今天非要用自然科学的手段否定龙的存在。同样,阴阳五行也盛行民间多年,是我们民族文化之一部分,没有必要非要用自然科学的手段否定它的价值和存在。自然科学,要尊重文化和历史,崇尚和谐共存,与人文科学各自追求自身的价值和完美,大可不必互撕。我们何不尝试着学会包容。

第四个原因,科学家尚未学会和媒体打交道,还没有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科学知识。追究这种局面的根源,媒体可能要担更多责任。当年“哥德巴赫猜想”这些影响一代人的优秀报告文学不见了,不是现在陈景润这样的科学家没了,而是像徐迟这样的作家没了。一味追求新颖、吸引眼球、哗众取宠、断章取义、捏造夸张、过度解读的新闻、访谈、报道,给科学家本人和社会都带来了极其负面的影响。几十分钟采访加上网络搜索的未经核实的信息,就可以完成一篇科学家的报道或传记。当我们被美国人的“星际穿越”“火星救援”等一部部大片震撼之时,常常为中国至今没有一部科普大片而感缺憾。科学家和媒体人缺乏交融、互信、合作和共赢,媒体人的职业追求与科学家的远景梦想这两条并行的轨迹并未形成交点。

我们还可以探究诸多影响科普和大众科学素养的原因,比如科普工作与科研人员业绩不挂钩,科研人员缺少积极性;一半的国人目前依旧生活在山区和农村,却占有极少的科技和教育资源;近年间虽然兴建了诸多科技场馆,但资料和设施很少更新更换;社会和媒体对青少年缺乏正确引导:重娱乐界的“明星”而轻科学界的大师;社会对科普的普遍轻视:科学家一场科普报告的“出场费”比明星们的“出场费”低了10—1000倍;等等。

当前,国家科学智库正在酝酿或建设之中,其中应该注重并包括科普智库建设。在遭遇突发事件时,在某些现象需要说明澄清时,在给大众特别是青少年传播科学知识时,政府、企业、学校和媒体都可以迅速找到“靠谱”的科学家发言人,发出最权威的、大众能听得懂的声音,避免媒体的代言,避免个人的解读。

“我们恨化学”这样的闹剧不能再重现,科学家群体不能再沉默,科普不仅是科学家的义务,也是科学家的荣耀和责任。

(作者系中科院天文台研究员、中科院院士)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