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思洁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2/26 14:57:36
选择字号:
中科院副院长相里斌:我国空间科学探索刚刚起步

 

“空间科学研究是空间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最早的人造地球卫星是国际地理年活动的一部分,目的就是为了在太阳活动峰年探测地球空间环境。”近日,在由中科院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组织的科普论坛上,中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相里斌为老科技工作者们介绍了近年来空间科技发展的世界局势,我国在空间科学领域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空间科技发展态势。

相里斌介绍,全世界的空间探索活动中,有近三分之一是开展空间科学研究,而我国空间科学才刚刚起步。

近年来,我国航天发射数量逐年增加。2016年中国航天发射活动达到20余次,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相里斌表示,我国在空间科学领域与美国等航天大国的差距仍然很大。

2010年,国务院批准了“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该专项于2011年1月正式启动,成为我国自“双星计划”之后集中开展的空间科学探索项目。

目前,“十二五”期间计划完成的四颗科学卫星任务中,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于2015年12月成功发射,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4月发射并成功回收,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计划于年内发射。

相里斌介绍,一年来,暗物质卫星已经完成全天区第一遍扫描,探测到20亿个有效高能粒子,近期将向全世界发布暗物质粒子卫星的探测成果。

去年4月份,实践十号带回了16项科学实验,“其中很多实验都是‘世界首次’,例如我们首次清晰记录下动物胚胎细胞在太空中的发育过程,我们期待这些实验成果能够获得突破,并尽快地在国际上发表。”相里斌说。

对于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相里斌介绍,目前,“墨子号”四大科学实验——量子密钥分发、广域量子密钥网络、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已经全部完成。科研团队正在进行拓展试验——在更大尺度、更远距离上做量子隐形传态等实验,若有所突破,科学家有可能探索出一种目前人类还不可干扰、不可探知的通信加密手段。

计划于年内发射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将实现宽波段大天区X射线巡天,具有独特的观测黑洞、中子星等高能天体多波段快速光变的能力,将加深对致密天体和黑洞强引力场中动力学和高能辐射过程的认识,使中国高能天体物理观测研究进入国际先进水平。

对于未来空间科技发展趋势,相里斌表示,空间科学技术门槛较高,主要是因为目前进入空间的成本很高,同时,由于空间环境特殊,要尽可能保证航天器和有效载荷的可靠性,进了一步提高了航天系统的技术复杂性和成本代价。

“未来空间科技的发展趋势,一是要有更低的发射成本,例如发展可重复使用运载技术;二是要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生存能力,例如发展微小卫星技术及卫星星座网络技术;三是要有更强大的性能,例如建设大型空间站等。”相里斌说。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