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利用自主开发的全球磁流体力学磁层模型(PPMLR-MHD),研究了行星际磁场条件对磁尾位形的影响,将为磁层顶位形模型的修正以及太阳风—磁层耦合的其他空间物理问题研究提供启示。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空间物理)》。
起源于太阳日冕的高速太阳风吹向地球,与其偶极磁场相互作用,在近地空间形成了包裹地球磁层的边界层,被称为磁层顶。磁层顶是太阳风和磁层耦合的重要作用区域,研究其位置位形不仅是空间天气预报的重要课题,也为研究其他物理问题奠定了基础。由于磁尾卫星穿越事例的缺乏以及卫星观测本身的局地性,一直鲜有人对不同行星际磁场条件引起的磁尾位形变化作出细致定量的讨论。
此次研究发现,不同于前人经验模型中磁尾旋转对称的假设,磁尾沿靠近行星际磁场方向的某一方向拉伸,拉伸方向随行星际磁场强度、方向和离开地球的位置距离的改变发生扭转。通过多参数拟合,研究人员得到了能用于描述扭转角度与上述三个影响因素之间变化关系的经验表达式。此外,研究发现,磁尾电流片随行星际磁场条件变化的扭转规律与磁层顶相似,只是幅值较小。(来源:中国科学报 倪思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