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琳 何雨欣 高亢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2/13 10:04:46
选择字号:
电动车便利出行还要过哪些“坎”?

 

在新能源汽车推广量超百万,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电动汽车出行的背景下,充电桩建设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尽管数量不断增加,但“有车无桩”“有桩没电”“有电不通”等问题依然突出,这些既是电动汽车便利出行的“绊脚石”,也是破解产业发展瓶颈的新方向。

车主之“痛”

“现在充电桩确实比以前多了,安个手机App大部分都能看到。但依然‘僧多粥少’,附近的桩不是在使用中,就是坏了,让人有点‘续航焦虑’。”对自己的电动汽车,北京海淀区市民小卫表示“又爱又恨”,虽然每月花费降了三分之二,但省钱不省力,在外充电依然麻烦多。

经过几年的大力推广,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量已超100万辆,占全球市场保有量的50%以上。与此同时,充电桩产业发展迅速,2016年,新增公共充电桩10万个,是2015年的5.5倍,累计建成公共充电桩15万个。

但是,相对于庞大的电动汽车保有量,充电桩无论是数量还是运营水平都没有完全跟上。

据一些车主反映,有些公共充电桩安装位置隐蔽,好不容易找到了,却发现该车位被占用;有的充电插口不兼容,充到一半死机;有的看起来整齐光鲜,实际上根本没有通电,或者始终在维修中;还有的安在停车场内,要么进不去,要么得额外再掏一笔停车费。

从私人充电桩看,尽管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同时,一般会免费获赠充电桩,但所在小区经常以“用电安全”“条件不足”等为由不让安装,不少消费者甚至因此“弃号”。

“部分地区存在重购置、轻运营的情况。充电设施跟不上,某种程度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说。

“难”在何处?

电动汽车充电难题涉及方方面面,一些专家指出,其中包括规划不合理、建筑及配电网改造成本高、投资运营粗放等。而私人桩“不让安”和公共桩“不靠谱”等问题的出现,根源还是充电桩尚缺乏清晰的运营模式。

沈阳一家物业公司负责人坦言,在小区建充电桩,物业既不盈利,还承担一定风险。近些年,我国充电桩企业数量增加迅速,但水平参差不齐。“光靠电费加少量服务费,投资成本肯定回不来。”北京一家充电服务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由于产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门槛较低,又缺乏明确的盈利模式,部分企业在充电服务上重建设、轻运营,布局上缺乏合理安排。

业内人士指出,作为新兴行业,一方面需要政府层面加快健全各种规范与标准,另一方面应鼓励行业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充分发挥中央财政扶持资金的杠杆作用。

事实上,行业内的创新探索已经开始,例如太原市利用众筹建桩,快速建成8000多辆电动出租车服务网络。

建桩不“简单”

一个桩的背后,不仅是“建”,还涉及规划、运营、安全等问题。

“下一步建设关键是选对方向、扩大有效投资,把居民小区和单位停车场充电桩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同时继续优化公共充电桩布局。”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郑栅洁说。

一年来,加快居民区、单位内部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的通知相继下发,明确对居民区停车位的电气化改造予以支持,并督促政府机关、公共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加速建桩。

可以预见,2017年将是这个行业发展的关键一年,有望新增充电桩80万个,其中公用桩10万个;北京、上海等18个城市的602个小区正在开展“一表一车位”电气化改造,上半年完工;充电设施和支付的互联互通也将加快步伐。

“互联互通,向用户提供共享的充电桩实时数据和多种支付手段兼容,是构建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服务网络的重要途径。”国网电动汽车服务公司总经理彭建国说。

事实上,充电行业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尤需提前谋划,例如加大大功率充电技术、无线充电技术、安全快捷智能充电支付技术等的研发和示范推广,这些都为今后电动汽车更为便利出行打下基础。

同时,业内也一致强调,要格外重视提升行业安全水平,充电桩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这是一条必须确保的红线。(新华社姜琳、何雨欣、高亢)

《中国科学报》 (2017-02-13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