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文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2/10 9:41:33
选择字号:
真假黄鼠狼:带来科普思考

 

■张文静

鸡年头一天,人们的社交网络却被“黄鼠狼”刷了屏。由于中国素有“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的歇后语,于是大家纷纷转发一张呆萌“黄鼠狼”的照片,通过玩笑的方式给亲朋好友拜年。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策划人张劲硕在看到这张图片后却啼笑皆非。他在微信朋友圈立刻进行了辟谣:“大家不要再转这张照片了!这个不是黄鼠狼,这张图片拍摄于英国,是伶鼬(Mustela nivalis),虽然中国也有,但并不是真正的黄鼠狼。”同一天,张劲硕接受媒体采访,介绍了伶鼬和黄鼠狼的区别以及鸡是否真的是黄鼠狼的主要食物。

春节期间,这个黄鼠狼“打假”事件火速引起了网络围观。随着热度的提升,网友们纷纷参与到讨论中来,提供了不少自己家的鸡被黄鼠狼吃掉的生活经验。2月6日,张劲硕再次与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吴海峰合作发表长文,详细解释了黄鼠狼和黄鼬的身世、人们身边的黄鼬、家鸡为何容易被黄鼬享用、黄鼬的主要食物是啮齿动物而不是家鸡等科学知识,并提醒大家不要因为黄鼠狼“给鸡拜年”,就彻底否定黄鼠狼的“功劳”,对动物的评价,万万不可强加个人主观态度。

至此,黄鼠狼与鸡的讨论有可能告一段落,也有可能持续下去。抛开具体的科普内容,在这个讨论的过程里,我们看到的是科普人的热忱、公众参与的热情、无处不可科普的传播机会和互联网时代为科普带来的极大便利。

近几年,随着政府和科研机构的推动、科研人员观念的转变以及社会公众在自身发展、子女教育和参与公共事务过程中对科学知识的需要度越来越高,科普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借助互联网平台等新方式,国内科普在数量、方式和质量上都有不少提高。但我们也需要看到,国内的科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如何做科普,仍然有讨论的必要。

比如,在互联网平台上,相比于娱乐等内容,科普内容仍是非常少的。科普是个门槛很高的工作,需要内容生产者既有扎实的科学功底,又有灵活的表达能力。尤其是当下科普还要融合各种新媒体手段,仅靠科研人员自身,或者媒体、动画、视频等行业人员孤军奋战是不行的,需要跨行业的合作。如今,已经有不少科学家与媒体等有着良好的合作,也推出了高质量的电视、网络视频、直播等科普成果,但毕竟还是少数“熟面孔”。如果能通过建立交流平台等方式,让科研人员与其他行业人员广泛达成更好的合作,从而推出更多样的科普作品,相信科普会做得更好。

同时,现在“科普”火,“伪科普”也很火,尤其在社交平台和健康领域。“真科普”该如何与“伪科普”较量,也是摆在科普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对于科普产业的发展也需要更多讨论。比如,在对科普付费内容的评价中,总能听见公众对于“科普为何要收费”的质疑声。相信在不少公众心中,科普是与“公益”联系起来的,就应当是“免费”的。当然,科普首先应体现社会公共价值,但科普是否应该只靠政府、科研机构支持?如果科普形成了一个良性、健康的产业,是否能吸引更多资金、人才流入,从而为公众打造更好的科普产品?当然,这就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如何平衡科普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提出,到2020年实现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未来,科普大有所为。新的一年,政府、科研机构、科普人与公众还需共同努力。

《中国科学报》 (2017-02-10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