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武 来源: 人民日报发布时间:2017/2/6 12:56:20
选择字号:
中国的IPv6:别“起大早,赶晚集”

■中国的科研工作者早在13年前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纯IPv6互联网,在下一代互联网切换的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更需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最新发布的第三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IPv4地址数量为3.38亿个,拥有IPv6地址21188块/32。全球的IPv4地址数已于2011年2月分配完毕,自2011年开始我国IPv4地址总数基本维持不变,IPv6地址则呈现个位数的不算太快的增长。

“IPv6”是什么?在互联网普及率超过53%、中国网民超过7.3亿的今天,未必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名词是指“下一代互联网”。大多数人可能也并不清楚“IPv4”是什么,它其实就代表着你须臾不能离开的当前这一代互联网。

随着接入互联网的电脑、手机和各种机器设备越来越海量、互联网规模越来越大,会造成“入网名额”不够用的问题。好比城市中的居民越来越多,代表家庭住址的8位数门牌号已经不够用,需要12位数的门牌编号。对互联网来说,这样的变化并不那么简单,带来的是互联网基础技术体系的巨大变更,甚至有些体系近乎推倒重来。

对普通网民来说,只要网速快、安全,网络应用和服务丰富,并不需要去弄懂具体技术细节和名词。但作为互联网发展的基础,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和推进是政府主管部门、电信运营商和科研机构应当肩负的责任。在这方面,尤其需要创新的意识、长远的眼光,不能纠结于短期内的商业利益得失。

严格讲,IPv6只是互联网采取的地址协议格式,之所以被称为“下一代互联网”或“新一代互联网”,是它和以前的IPv4一样,已经从实验室走出,成为全球学界、产业界和各国政府认可并逐步实施的新标准,是大势所趋。当前,全世界已经进入IPv6的全速冲刺时代。在中国,“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全面向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演进”、“加快下一代互联网大规模部署和商用”等内容,也都已写入国家规划之中。

但令人担心的是,中国在以IPv6为标志的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中,如果应对不当,可能会出现“起大早,赶晚集”的遗憾。一方面,10多年的超前研究和世界领先的实验骨干网建设,由于迟迟没有进入规模化商用,使得许多研究成果无法得到应用;另一方面,当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开启向下一代互联网的“切换”,如果推进速度不够将使原本具有超前优势的我们,不得不依然站在同一起跑线,十多年的努力将可能无法换取在下一代互联网以及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的更大话语权。

像IPv6这种新事物的推广应用考虑投入产出,是商业和市场化的必须,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但同时也要看到,在新一轮全球科技创新中,仅仅只是摘果子还不够。20多年来,中国互联网蓬勃兴起,发展成为全球互联网最重要的市场和力量之一,其原因离不开一开始对成熟技术和模式的效仿,但也正是在逐步摘掉“山寨”帽子的过程中,大胆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创新开路,才壮大了自己。

中国的科研工作者早在13年前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纯IPv6互联网,在下一代互联网切换的这个关键时刻,我们需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而不是相反。不妨胆子大一点、步子大一点、速度快一点,在掌握互联网关键技术话语权的同时,造福全世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