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春蕾 庄辞 来源: 中国科学报发布时间:2017/12/12 10:24:00
选择字号:
中国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首个物理结果研讨会
分享“悟空”对未来暗物质探测的影响

本报讯(记者沈春蕾 通讯员庄辞)“我可不想做网红,我更喜欢躲在实验室里做好卫星数据的搜集与分析工作。”12月7日,中国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的首个物理结果研讨会在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召开,“悟空”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常进的报告由一段风趣的开场白引入。

2015年12月我国首颗暗物质卫星被命名为“悟空”,科学家希望这颗卫星拥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破宇宙中的暗物质。11月30日,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的首批成果由《自然》杂志在线公布。

此次研讨会也是“悟空”物理结果发表后,项目组首次为其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会议聚集了粒子物理、宇宙学、天文学方面的专家,大家在第一时间分享和讨论“悟空”探测结果的理论解释和对未来暗物质探测的影响。

会上,常进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悟空”卫星的设计建造、在轨运行情况和首个观测结果;理论物理所研究员周宇峰从理论角度介绍了“悟空”结果的数据特点和当前的国际国内研究状况;高能物理所研究员毕效军从“悟空”观测到的能谱特点,分别从暗物质和天体源的角度分析了可能起源。

《中国科学报》 (2017-12-12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赠书|用数学思维理解世界 超薄材料创造磁性之谜
农场安装垂直太阳能电板不会导致作物减产 罕见!七大行星要排队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