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1/10 10:12:24
选择字号:
便宜就要买买买?

 

“这并不是我非常需要的东西,但低价诱人,总想买买买!”

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节“双十一”又到了,各大商家恨不能提前几个月就开始预热,对卖家来说,这就是一场营销心理战。从以往的结果来看,卖家几乎就是永远的赢家,而消费者总是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代价”。

所谓的冲动型消费,一般指的是事先没有计划地在短时间内做出的购买行为。不过,人们除了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购买欲望,也是会经历与自我控制之间的情绪冲突的,只是最终,情感压倒了理性思考。

那么,到底哪些因素会激发消费者的冲动情绪?心理学家分析,这既有外部的情境因素,也有个体的内在原因。

商家设定时间限制、名额限制,制造紧张感,意味着如果消费者放弃了这个机会,就会由别人来占有,原本可有可无的“机会”变成了某种损失,就会引发消费者之间的竞购行为。

消费者对价格的感受,往往更看重相对价值,而不是绝对价值。因此,他们并不真的关心降价以后的价格与商品价值相比是否具有很大的优势,对他们来说,低于原先的基础价格就是优势。

有时候,个体本身的购买欲望也许并不那么强烈,但是受到营销氛围、朋友圈渲染的影响,会被带动同样的情绪。研究发现,当同伴提出鼓励或阻止的建议时,鼓励的建议对冲动购买行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阻止的建议对冲动型购买行为有明显的负面效果。

卖家的营销策略总是能抓准消费者这些心理和行为习惯,作为消费者,应该怎样理性克制自己的冲动购物行为?

冲动消费的人往往没有自己的财务计划,不清楚自己的日常资金流进流出过程,对生活开销也不精打细算。因此,必须在日常中建立完善财务规划的意识,从记录每个月的收支情况开始。

另外,大部分冲动消费的人往往自控能力比较差。因此,在购物节来临之前,应该对自身的财务状况进行详细检查,重点是做好消费预算,拟定好采购清单,要求自己百分百按照购物清单执行。

如果发现自己将要突破清单的内容,可以在消费之前给自己一定的时间等待,也就是设定购物缓冲期,判断购买这些物品到底是否有必要。  (朱香)

《中国科学报》 (2017-11-10 第3版 科普)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