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文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1/10 10:12:33
选择字号:
《中国,多彩的大地》:行走在多彩的中国大地上

《中国,多彩的大地》,吴胜明著,科学普及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

■本报记者 张文静

30余年行走祖国各地的资料积累,近400幅亲手拍摄的地理照片,整整一年的埋头写作,年过七十的中国地质博物馆研究员吴胜明最近交出了一本50万字的中国地理科普书《中国,多彩的大地》。

写一本有温度的地理科普书

50万字的《中国,多彩的大地》,手稿堆起来足有一人多高。已过古稀之年的吴胜明,电脑使用不熟练,写书仍习惯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写在稿纸上。书写了整整一年,笔用完了几十支。

如此费时费力,为何还要写?吴胜明感叹说:“因为科普太重要了!而当前许多的地理类图书还固守着传统的套路,越来越失去了年轻读者的喜爱。”

在吴胜明看来,国内地理类书籍的写作,几十年来已经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体例,尤其是从事地理研究工作的学者的著作。事实上,吴胜明第一次提交给出版社的提纲也是传统的,类似教科书,有疆域、区位、气候、山脉、河流、湖泊、湿地、瀑布、火山、地震、岛屿、资源、环保等板块。但经过思考之后,他认为地理科普著作不能再走这条老路。

一本中国地理科普书由一位地学家独立完成,有一条主线贯穿,有一种独立的风格,有个人的学术特点,这在吴胜明看来非常重要。于是,他将书的原定内容大幅删减,只写传统地理科普书或教科书内容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不求面面俱到,但力求将每部分知识细化,描写得更细致、更生动。

最终,书中呈现的内容不仅包括中国的区位、疆域、气候和地形,还对占中国国土面积三分之一的山地进行了详细描述和科学分类。“在写作中,我不断加入地学的新理论、新资料,比如加入了火山中的玛珥湖,讲述了喀斯特地形发展中,峰丛和峰林是两个不同的系统,不存在继承的关系等,让这本书更具科学性。”吴胜明介绍说。

写作时,吴胜明也在时时告诉自己,不要把这本书写成呆板的说明文,而是融入自己亲历、亲见的感受,使其更有温度,更具个性。30余年来,因为工作的关系,吴胜明有机会考察了全国各地的山脉、河流、峡谷、溶洞,这些经历累积成大批文字和照片,成为了本书所展现的第一手资料。

“中国的美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中国,多彩的大地》一书收录了近400张彩色照片,90%以上是吴胜明自己拍摄的,这是从他多年来拍摄的一万多张照片中挑选出来的。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难忘的故事。

地学家考察的地方大多是人迹罕至的,吴胜明也不例外。他还记得,那是2009年11月11日,北京下了一场大雪。为了14日准时赶到广西乐业开会,吴胜明选择坐火车前往长沙,再从长沙转车去南宁。没想到,因为风雪天气,火车在北京与河北的交界处整整停了8个小时。那时已经年近七十的吴胜明在车上顾不上又冷又饿,一心想着准时赶到。第二天深夜,火车在晚点十几个小时后终于到达长沙。吴胜明赶紧下车跑步前进,去换乘到南宁的车,终于在第三天下午到达南宁报到。随后,又坐车前往世界天坑之都乐业的会场。

“5个小时车程,我坐在车上只觉得眩晕,不得不一直盯着里程表看,在心里一公里一公里地数着,盼着能早些到达。终于,14日凌晨2点,我们到达了乐业,早上8点得以准时参加会议。”吴胜明回忆说,“这样的经历有过好多次。可是,如果不走这一趟,哪能拍到这样的照片?”吴胜明熟练地翻开书,找到乐业天坑的照片,从天坑底部的洞口向外看,蓝天如洗,阳光灿烂。

书中这些照片不仅记录了吴胜明的足迹,也反映着地理科学的内涵。为了拍摄一张反映花岗岩崩塌的山东泰山仙人桥的照片,吴胜明在70岁时专门又登了一次泰山。在他看来:“这一切都值得。”

“书中收录这些照片,介绍地理知识之外,也想让读者看到中国山川如画之美。”吴胜明说道。所以,除了长江三峡、桂林山水、杭州西湖等国人熟知的景致外,吴胜明还介绍了织金洞、莲花洞等不太为人所知的景观。书中不少照片,如广西桂林永福岩中的“万里长城”等,都难得一见。“中国的美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作为老一代地学家,吴胜明对祖国山水充盈着热爱之情,写至动情处,常常情难自已,感动落泪。《中国,多彩的大地》一书的封面挑选了许久,吴胜明最终选择了江西龟峰景区的老人峰,照片中的山峰沐浴在漫天红霞中,山石都被映照得通红。选择这张照片,不仅因为它的美,更是因为龟峰所在的江西弋阳县就是方志敏的家乡。“在那么贫穷的年代,方志敏高喊出了‘可爱的中国’。在今天,我更希望读者通过这本书,能看到我们祖国拥有那么多美好的绿水青山,值得我们去热爱和保护。”

诗情画意的中国山川

中国的大好河山不仅出现在地理书中,更出现在自古以来文人骚客的笔下。中国的古典文学,尤其是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著名的篇章都是描写中国地理的,有写降雨、气温、春风等气候的,也有写长江、黄河以及泰山、黄山等大山名川的,这些诗词犹如天上闪烁的繁星,让作为地学家的吴胜明崇拜不已。只要有空,吴胜明就会去国家图书馆,一坐就是一天,翻看各类书籍,将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与地理知识相关的诗词。

在《中国,多彩的大地》一书中,吴胜明引用了150多首诗词和《徐霞客游记》中的描述,其中还有一些科学家的诗作。比如在介绍北京时间和时差的概念时,吴胜明引用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朱夏的一首诗《西行途中书感》:“锦绣晴空任意堆,谁知下界有风雷。逍遥尘外何妨暂,已夺浮生半日回。”“最后一句‘已夺浮生半日回’,就是指北京时间比西边的格林尼治时间早8小时,作者正是从北京往西飞往西欧,所以‘夺回’了8小时的时间。写得多巧妙!”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吴胜明自己也写了几首诗放入书中,包括《祝贺从化太平场北回归线标志塔的建成》《玄武岩石柱之歌》等。“让科学插上文学的翅膀,才能使科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地理知识更应如此。这样读者阅读起来就不会感到枯燥,也使得中国的山川变得更加诗情画意。”吴胜明说道。

当然,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诗情画意的文学中,更与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使人眼界大开的广西乐业的喀斯特天坑,不仅生长着许多珍稀的植物,还是中国攀岩队的基地;中国最大的天文望远镜为什么安装在贵州省的平塘?就是因为这里有一个天坑的条件,很合适。更不用说国人关心的地震、气象灾害防治等。再如,现在很多人喜欢旅游,了解一些地理知识能让你的旅行更有趣味。”吴胜明说,“希望每位读者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收获。”

 

《中国科学报》 (2017-11-10 第6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