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艳 来源: 科技日报发布时间:2017/10/22 9:10:01
选择字号:
郑国光代表:2030年建成地震科技强国

21日,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代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九大报告以人民为中心,明确了党为谁服务、如何服务。下一步,地震系统也将把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放在首要位置。“我们将加快构建开放合作、充满活力的国家地震科技创新体系。到2020年,使我国地震科技总体水平达到发达国家同期水平,争取到2030年,使我国步入世界地震科技强国之列。”郑国光说。

在此前的代表团小组讨论发言中,郑国光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25次对防震减灾工作作出批示,国务院也提出了“地下搞清楚,地上搞结实,群众搞明白”的要求。过去的五年,防震减灾救灾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根据中国地震局官方数据,目前,全国2.5级以上的绝大多数地震都能监测到,并可在两分钟内进行速报;减隔震等抗震设防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但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财物高度集中,生命线工程越来越多,全社会对地震速报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铁、高楼、大型水库、核电站等越来越多出现在公众的生活中,这都让减轻地震灾害的风险显得更加重要。

科技创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抓手,郑国光强调,未来几年,中国地震局将大力实施“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推进实施“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地球深部探测”等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部署“透明地壳、解剖地震、韧性城乡、智慧服务”四大计划,争取在认识地球、减轻灾害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