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发布时间:2017/1/12 8:50:58
选择字号:
江雷院士做客国科大雁栖湖名家大讲堂
向自然学习的创新科研与科学生活

2017年1月6日晚七点,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国际会议中心500人报告厅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因为今天这里将迎来一位新的老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江雷。曾有人戏称:“江雷的雷,是‘如雷贯耳’的雷。”他的鼎鼎大名,不仅是因为他在仿生智能界面材料和超浸润领域所做出的诸多原创性工作,也出于他在外人眼中的许多“标新立异”和“特立独行”。今天,这位闪烁着诸多光环的著名科学家又会和国科大的500多名年轻学子们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拜登之问,我们首先应该感谢人家!”
江老师的报告以一个非常凝重的话题开始,这也是他在许多场合的报告中都会反复提及的¾“拜登之问”。2014年美国副总统拜登在科罗拉多州空军学院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说,其间,他对中国在原创性的科研和新发明的产品方面的创新能力提出了严重质疑。相比于传统媒体一系列的驳斥声,江雷老师给出了自己的见解:首先,他认为我们要感谢拜登,因为拜登的质疑警醒了我们中国人。自西方工业革命之后,世界科技的中心早已迁移到西方,无论是先进产品的制造还是诺奖级的原创科研领域,有几项是真正属于我们中国的?其次,他还要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场合反复去宣扬拜登之问,让更多的国人能够正视这个问题,以此来激励国人奋发图强、迎头赶上。
“如何创新?正奇相生、奇正转换。”
带着拜登之问,江雷老师接着以准晶、光催化等重大科学发现为例开始讲述如何创新。身为众人眼中的“科学权威”,他首先语重心长告诉年轻人的是:“没有绝对的权威”。那如何实现科研创新呢?“正奇相生,奇正转换”,这是江雷给出的答案。他结合许多生动的历史、军事案例,告诉大家科研也是同样道理,既要有扎实的传统科学基础,同时更要坚持自己一些“出其不意、离经叛道”的想法,当“奇”有了突破,就可以转换为自己的“正”。
江雷老师始终强调的一点:“科研最重要的是选题,选题,还是选题。”他认为科学家的本质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创新是科学的本质。创新就是要寻找一句属于自己的话,这句话具有独特性和社会性、能够贴标签。接着江雷老师列举了百年科学史上诸多鼎鼎大名的科学家,无一不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只要我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句话,就要坚持做下去,‘一生一事’。”他这样谆谆教导国科大的学子们。
如何选题呢?江雷老师给大家概括总结了一些模式:一、以往科学遗留的挑战,如哥德巴赫猜想、反常霍尔效应等;二、从已有大量案例中总结规律;三、偶然发现,如聚集诱导发光、不锈钢等;四、研制新仪器;五、解决国民生活、国防科技重大需求,如蓝光LED、青蒿素等;六、也是江雷自己坚持的道路¾“向自然学习、向生命学习”,接下来江雷老师用毛泽东的话诠释了自己对学习自然的理解¾“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学习自然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无中生有。”
江雷说,仿生就是向生命学习。仿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无中生有。从司空见惯的事物当中发现问题就是高手。苹果掉下来,人们觉得很自然,有的人觉得不对,为什么月亮不掉下来?向生命学习,生命经过45亿年的进化已完成了所有智能过程,与 交叉融合已经成为现代各学科寻找新生长点的重要途径。诺贝尔化学奖从1901到2014年共颁奖105届(有8年未颁奖),共有156名科学家获奖(157人次,桑格于1958年和1980年获两次)。其中涉及化学与 交叉的共41届,约占40%;73人次获奖,约占46%。学习自然的根本是什么?一是“格物致知”,就是创造新知识;二是“学以致用”,做完了要有用。
面对现场500名不同学科方向的莘莘学子,江雷老师通过介绍自己的研究领域“超浸润”,现身说法,来告诉同学们如何开展向自然学习的科学研究。从荷叶的超疏水和自清洁功能开始,到水黾的水面行走、蜘蛛丝的集水、猪笼草“嘴唇”液膜输运,再到集水系统、乳液分离、水油分离、上绕流现象……一个个令人炫目的经典科研工作,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名人名言、艺术和军事案例等等,广征博引、深入浅出的讲解让青年人充分领略到了向自然学习的科研魅力。
“我不聪明,但我悟性好。聪明人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就这么回事啊,木纳的人说好像不是;聪明是善于接受已知的知识,而悟性就是探索未知的能力。”这是江雷对自己的定位。
“科研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多吃肉,少运动。”
曾几何时,主流媒体对科学家们的宣传还停留在陈景润式的忘我工作、舍弃生活,而今天江雷老师在如何科学地生活方面给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见解。
他借用孔子的一句话¾“饮食男女,人之大欲焉”作为开头,先强调学会生活一定要先从吃饭开始,要有高质量的早餐,两根香肠,两个鸡蛋,培根、牛奶。不吃早餐、低质量的早餐误了国人的工作和生活。
“中国人要多吃肉,多吃白肉”、“人要多动,但要少运动”、“饭后半小时慢走20分钟减肥效果最佳”、“走路时身体要绷紧、昂首挺胸”……结合着大量的科学数据、生动的范例展示和丰富的肢体语言,谈笑风生、幽默犀利,江雷老师的养生段子堪称“养生界的泥石流”,一次次冲刷着同学们以往树立的传统养生理念。
“过五十岁以后,为了防止神经退化,我新买了吉他,还在学快板,另外在加强左手的锻炼……”如果前面的养生段子带来的多是笑声,那这一段关于生活态度的内容则让人肃然起敬。此时此刻,在这名著名科学家的身上,可以无比真切地感受到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深深地感染着在场的年轻人。
3小时20分钟的报告,时而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时而如丝竹小调悠扬悦耳,中间穿插着数十次雷鸣般的掌声和数不清的笑声。报告之后,江雷老师与在场的媒体记者和同学们就科学与哲学、未来技术等话题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时间已近晚上十一点,曲终人散,留给所有听众的是这场关于科研精神与生活理念盛宴的无穷回味。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