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广立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1/10 19:58:17
选择字号:
“电影测评神器”获市科委专项支持
影片好坏 数据说话

 

一部影片是好是坏,该相信谁?本来影迷们去豆瓣、猫眼等评论社区还可以得到一些启发,但无处不在的“水军”正在搅乱电影口碑市场的一池春水。实在不想用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成本去影院验证的影迷们问了,判断电影优劣,科技能不能帮上忙?“聚影汇”创始人朱玉卿的答案是“能”。

脑波监测等“黑科技”齐上阵

1月7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下简称“市科委”)主持、聚影汇(北京)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当代影视研究中心共同承担的“基于脑电波监测的电影测评服务系统研发”课题正式启动。这一基于大数据和精准数据、结合了脑神经学科前沿理论和成果的“电影评测神器”意在用数据说话,给潜在的观影人群一个客观的参考。

“基于脑电波监测的电影测评服务系统研发”课题启动仪式

据朱玉卿介绍,电影测评评估系统在好莱坞早已有之,并贯穿于影片从前期立项到剧本、投资、制片、发行、营销推广直到放映的各个环节。“我国自2015年开始,每年进入主流城市影院的影片超过300部,但鲜有影片通过市场和观众测评之后再进入市场。”

“这恰恰说明国内电影业界对市场难以有清晰认识的根源,中国电影对电影测评评估系统的需求迫在眉睫。”朱玉卿说。

一直致力于电影观众研究的朱玉卿为此创办了聚影汇,并整合产业链资源优势,以市场调研和观众测评为基础,通过“脑波测评+表情捕捉+焦点访谈+调查问卷”的方法,打造出一套适合我国电影界需要的电影测评系统——这也是国内首个以科学数据为反馈源的电影测评系统。

据朱玉卿介绍,这套测评系统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针对电影项目立项的剧本测评和投资测评、针对电影制作的观众测评、以及针对电影发行放映的发行测评和针对营销推广效果跟踪的舆情测评。

作为该测评系统的核心部分,“观众测评”其实是“探测观众”。影片制作方借助该测评系统,通过对观众(点映等场合)观影时的脑电测试、眼动记录、皮肤电反射测定以及表情捕捉仪所得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来评估观众最真实的观影喜好,并据此对影片做出剪辑调整。

朱玉卿进一步指出,这种洞悉观众真实观影反应的做法,可准确捕捉观众的兴趣点,有助于影片精准锁定目标观影人群,并将对影片的宣发策略和海报、预告片等物料策划提供参考。

国内首个“测评神器”被看好

“电影与科技之间有很深的渊源,二者的的深度融合发展意义重大。”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刘晖在上述课题启动仪式上表示,通过脑电传感技术洞悉观众的真实观影体验,不仅是高新科技成果在电影领域的应用,更有助于电影人准确把握观众喜好和市场发展的脉搏,优化供需,减少无效供给和宣发浪费,“值得鼓励和支持”。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457亿元,同比增幅只有3%,但年观影人次已经突破13.7亿。“看电影已经成为适龄人群的常态消费行为,中国电影已经全面进入观众中心制时代。”作为受邀测评专家代表,华夏电影发行公司常务副总黄群飞在致辞中说:“在电影市场风险不断高企的当下,如何了解观众的真实观影反馈,洞悉观众的真实观影需求至关重要。聚影汇研发的测评服务系统可谓应运而生,将成为电影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为了保障测评系统的专业性,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名誉会长章柏青、万达影视总经理蒋德富等在内的40多位业内知名电影投资制片、发行放映领域的资深高管和学界、评论界专家和编剧、导演加入该测评系统的专家委员会,与此前邀请的各领域专门人才一道,分别为剧本测评、投资测评、发行测评、观众测评担任专家委员。

据了解,聚影汇该套测评系统自2016年3月正式推出,相继为华谊兄弟出品的《摇滚藏獒》、万达影视出品的《外公芳龄38》、福建恒业出品的《消失的爱人》《夏有乔木》等知名影视公司出品新影提供多场观众测评专场服务,已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不论中国电影市场是否有泡沫,未来我们应该以更加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国电影,帮助它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现场一位圈内人士说,北京市科委以课题的形式对科学测评电影的系统予以资金支持,是中国电影“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理性探讨研究的开始”。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