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俊庭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8/10 0:57:45
选择字号:
海绵城市让古都许昌更接地气与人气

 

科学网许昌讯 (记者史俊庭)今年夏天,雨洪持续,无论南北,全国各地正不同程度的渐次开启“城市看海”模式。然而中原腹地的古都许昌,却异常惬意,经过海绵城市改造后的新区水系,不但旱涝无忧,而且成为市民休闲避暑的天然大公园。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生态院景观所所长尚磊介绍说,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在许昌学院河—饮马河和清潩河综合治理工程的设计中,始终贯穿这一理念,将河道设计定位为“与城市共呼吸”的生态、休闲、文化、活力之河。

在河滨自行车道的设计中,采用具有排水性的全生态透水混凝土路面,雨水可渗入路面之中,由路面中的连通空隙向路面边缘排水,从而雨天路面表面不会形成较厚的水膜,避免了水飘与水膜反光的产生,同时不会出现溅水现象,有效地保证了自行车行车的安全。该种路面还具有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减缓地表沉降、改善生态环境等显著的生态效应。

河道两岸近乎荒废的低洼地,也被重新加以利用和改造,自下至上铺设砾石层、砂层、种植土壤层、树皮覆盖层,并于其上种植耐盐、耐淹、耐污能力较强的乡土植物和地被植物形成蓄水层,构建多处雨水花园。除具备汇聚、吸收雨水的功能外,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了环境中空气的湿度和温度,改善了河道周边局部的小气候环境,不但宜人宜览,也为当地的昆虫与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人工雨水湿地系统也被按照“边缘效应”的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旱生植物群落、旱生+湿生植物群落、湿生植物群落,不同的高程台面上的湿地泡依据设计的植物群落的不同,展现了湿地水量变化时的不同景观形态,形成一个多种植物生境的湿地系统。在湿地中生长的植物、微生物和细菌等通过物理过滤、生物吸收和化学合成与分解等过程,将雨水中的污染物吸收、分解或转化,使雨水得到净化之后进入河道。

从目前的运行效果来看,运用低影响开发技术构建起来的雨水系统,既节约了绿化用水,又提高了区域排水防涝标准,同时还有效削减了径流污染物的排放流量,改善了城市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使规划区域内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0%以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