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8/5 9:42:02
选择字号:
何不试着做个有为青年

 

■北绛

近日,一篇题为《个人已经破产,靠还没倒闭的行业活着》的文章火爆网络。文中,作者张立宪分享了自己经历过的几个人物小故事:靠所在媒体名气撑腰一身臭脾气的所谓“名记”、专业敬业的香港灯光师与只有名号没有能力和责任心的央视灯光师、不愿翻译建筑名著的建筑师。

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张立宪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不计其数的公司、机构破产,但对于另外一些机构来说,好像自始至终没有一家倒闭的。“我突然有一种担心:我们有没有勇气独立于外部环境和行业冷暖,明白自己要做些什么?”

这番言论的确戳中了很多人的痛处。不光是老六指出的几个行业,还有很多别的机构和公司里,很多人甚至很多年轻人都已经习惯了所谓平淡的生活,名片上印的前缀名响当当,但其实脑袋和心脏都是一片寡淡,毫无热情、缺乏想法,更无动力。

但实际上,能够进入这些所谓“永不倒闭”的机构和部门,大多在学生时代有着不错的成绩和履历。在从象牙塔走向社会的过程里,他们大多选择“头上有片瓦”,把获得身份、平台和社会认可放在第一位。这并没有什么错,毕竟发展到今天,要得到什么就意味着失去什么,比如为了北京户口,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只有五千元左右的工作而放弃互联网公司过万元的月薪,这是他们作出的妥协。

这些选择“铁饭碗”的年轻人蠢笨吗?不一定,至少在进入人生大富翁游戏之初,他们手握的筹码甚至更多。如此的生活呆久了会丧失斗志吗?有可能,毕竟风吹不到雨淋不着暂时还不至于饿死的生活很舒服。会借着所谓平台增长所谓臭脾气吗?有很大可能,毕竟,剩下的东西越少,人的本性就会将其抓得越紧——因为除了名分、职位之外,已经一无所有。

很多选择先拿名分的年轻人都抱着三年或者五年之后投身市场大潮的想法,他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最后真正能实现理想的寥寥无几,通常的理由是“如果离开,那这些年的积累不就浪费了?”也有人抹不开面子:如果继续呆着,起码还有个可以唬人的名号,如果离开,当初读书时那些成绩比我差的同学早就有了超过我的积累,“丢不起这个人”。

更无奈的一点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资源和平台所发挥的作用仍然不可小觑。或许个人能力真心相当一般,但在一个拥有众多优质资源的高阶平台上,能够得到的东西远比自己摸爬滚打能得到的多得多。换句话说,在一片安稳里呆着,起码能保证先存活下来。

身处安全地带,保持警醒自然十分重要;相比想法,更重要的是要有行动。与其忧心忡忡地担心个人破产,不如发挥平台优势、充分发掘潜能,尝试做个有为青年吧。

《中国科学报》 (2016-08-05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