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问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6/7/11 10:19:56
选择字号:
人民日报:牵头,还要“等得起”

 

如果将时间拨回10年前,对于国际大科学计划,当时有国内媒体用“力争不缺席”来形容中国的参与情况。而10年后的今天,“十三五”规划纲要已经明确提出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

从“不缺席”到“牵头组织”,中国科技事业从落后跟跑到跟跑、并跑、领跑三者并存,中国科学家正更加自信地参与国际合作。

在国际大科学计划中,中国以前更像是个跑龙套的,重在参与,现在戏份逐渐增多,却仍与中国的整体国力并不般配,我们还想当主角甚至是导演。

作为大国,自然不能满足于小打小闹、发几篇高影响因子论文,但是,“大科学”的大投入、大目标、大成就背后,还有一点不可或缺——那就是“等得起”。

不少人都羡慕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站)项目发现引力波,却不知LIGO项目从设想、立项、实施到最终出成果,其间历经数十年,如果没有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项目可能中途便已夭折。国际大科学计划的属性,决定了它必然是一个长期、艰苦的科学攻关过程,其中更是会有参与国家间利益的博弈与协调。所以,无论是LIGO项目,还是人类基因组计划、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无不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方才开花结果。

不得不思考,在现有科研体制和环境下,一旦发起和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我们等得起吗?我们能做到对一个项目持续数十年的关注和支持吗?

等得起,需要科技事业管理者“风物长宜放眼量”,拥有高超的管理智慧和长远眼光;需要科研人员“板凳甘坐十年冷”,对目标保持执着的追求;需要公众更加包容,理解“大科学”的长周期、大投入。

等得起,不能仅仅靠情怀。要通过科技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大科学计划特点的政策环境,摆脱“唯论文”倾向的科研评价体系。既要给予科学家充分的信任和自由度,同时又要建立合理的动态监测机制、项目评审机制。我们可以等,项目也允许有风险甚至失败,但要等得清楚明白、等得有价值、有意义。

牵头组织大科学计划,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