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博超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6/6/20 10:16:05
选择字号:
高校招生办主任:“天价”自招培训班性价比很低

 

高考过后,高校自主招生火热登场。然而就在这短暂的间隙,又一种极具“诱惑”的培训让家长和考生纠结——“百校大战自主招生密训班”“面试专家坐镇指点迷津”“实战演练全程模拟”。大考结束,这口气看来还松不得。

一天的“考前突击班”费用7000元,早九点到晚九点高强度训练。才出高考考场,又进自招集训营,不少考生希望借此在最后一搏前为自己积蓄更大的能量。

自主招生考什么?怎么考?意在选拔偏才、怪才、奇才,激发人才多元发展,裨补应试之失的自主招生考试能靠培训训出什么?人才潜能又能否在几天铸就?习惯了应试训练的学生又该以怎样的心态走进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自招考场?

自招培训训什么

近日,记者拨通了“青华园教育自主招生研究院”的电话询问培训内容,工作人员介绍,短期培训分为两种,一是针对各高校的笔试培训,大班上课,对数学、物理等学科的解题方法进行强化训练;二是“一对一”培训,由资深专家培训面试能力。他强调,机构对历年各校笔试面试的真题有系统研究,能够做到为报考不同学校的考生开设针对性的培训课程。

常见面试题的回答、笔试做题顺序,甚至在一些机构里,步态仪容乃至礼貌用语都成了培训的内容。与千奇百怪的培训内容形成对比的是,即便最普通的两天班也要三千元左右的学费。

其实,自主招生的培训并非只“热”这几天,而是蔓延在整个高中学段。在今年新东方优能的暑期培训项目中,记者发现了为期六天适用于高一学生的自主招生培训班。课程顾问告诉记者:“自主招生考试内容很难,跟奥数差不多,针对的都是优秀人才,这个班能够教会方法,帮你解决偏题怪题,最后压轴题都可以得满分。”以成绩拔尖为导向者有之,以“综合素质”为导向者亦有之。某网站自招包过服务的宣传页密密麻麻列出了22项服务内容,其中,参与高校科研课题、参与名企调研实习、获取国家专利证书、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都赫然在列。

自招培训有用吗

与以往培训机构动辄宣称“招生组主办”“命题人参与”不同,记者采访的几家机构均未打出“内幕消息”的旗号,但也都明确表示,授课教师都来自高校自招一线。“考北大的班就由北大的老师辅导,考清华的班就由清华的老师辅导。我们不可能去请今年命题的老师,但我们的老师都曾经参加过命题,当过面试官。”“青华园”的工作人员说。

但清华招办副主任徐宁汉说:“面试当中,我们实施‘双随机’抽签,考官和考生预先都不知道自己所在的考场,考试次序也是抽签决定的。另外,命题也有严密的程序和保障措施。”

事实上,2016年自招面试题揭晓后,很多开放性题目被证明是难以押中的。如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面试题就很“任性”:“你觉得做科学家和当政治家,哪一个更具有挑战性?”6月13日国科大师生提给德国总理默克尔的问题,6月16日就落到了自招考生面前。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范先佐认为,各高校考察的基本都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试形式和内容也有较大的随意性,按照培训班的模式去应考反而有可能埋没了个性,很难受到老师的欣赏。

徐宁汉说:“每个大学的选材目标都是清晰的,也是与时俱进的,题目灵活度都很大。短期培训改不了本身的禀赋,性价比很低。考生与临时抱佛脚,不如将功夫花在平时。”

自招考试看重什么

“三年付出了那么多,提前到学校旁边参加个班调整状态。”魏滨高考结束后就从山东赶到了北京。他觉得,再怎么说,培训老师也是专门研究自招的,肯定比自己盲人摸象强。

作为很多考生家长眼里的“高考打折券”,自招本身的规律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某知名网络论坛上,就有人提问“如何通过自学大学知识应付自主招生考试”。对此,一位主持过自招面试的老师表示,有些科目确实涉及大学的知识点,但出题是为了考查学生快速学习的能力,为了押题在浩如烟海的大学知识中搜寻得不偿失。“自招本就是发掘有学科潜力的人才,应持坦然的心态面对。”

“作为招办,我们坚持信息公开、招生透明,引导考生走正规渠道,免受虚假宣传误导。”徐宁汉说。“考试的科目、形态、题型和方式都是明确的。我们每年都会向社会发布一部分面试题目,就是为了让考生明确考查要点在哪里,避免‘病急乱投医’。未来我们还会继续加大试题公开力度,最大程度为考生提供参考、保障考生的权益。”

北大招办主任王亚章对于用应试方法对待自主招生很不看好。“我们针对不同考生采取多样化的测试方式,如果不是考生的本真与‘原生态’的表现,想在测试中取得好成绩是不太可能的。基础学业能力和学习潜质、个人志趣、逻辑思考与批判性思维、领导力、人文情怀都需要长期积累。我们的测试并不完全是为了选拔和淘汰,而是希望考生展示出一个分数之外的、真正的自我。”(本报记者 刘博超)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