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少娜 王品芝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6/6/17 20:32:15
选择字号:
访陈吉德教授:博士论文答辩不能成为一场游戏

陈吉德,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近日,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吉德在评审一篇教育部抽检的博士论文后,发表博文《一个标题引发的麻烦》,称该论文差到让他愤怒。该博文引发网友对博士论文考核问题的关注。对此,记者采访了陈吉德教授。(陈吉德科学网博客

中国青年报:在评审博士生论文时,您最看重的是哪些因素?

陈吉德:判断一篇论文的好坏,最重要的是看选题是否有研究价值。不同学科对论文研究价值的判断有所不同,有的学科研究更加强调实用价值,有的学科则更强调学术价值。许多文科博士生的论文也许不是非常实用,但它启发了人们的思想,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或者是对某个理论有所补充,那么它就是有学术价值的,应予肯定。

在具体的评审工作中,我主要是看两方面。一是看内容,包括判断论文选题有无研究价值,观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论据是否科学合理,各章节之间有无内在的逻辑关系等。二是看形式,比如语言是否通顺,行文是否有条理,目录、摘要、注释、参考文献等格式是否规范等。

中国青年报:您在博文中批评某篇博士论文存在诸多错误、水平也比较差,依您所见,这种情况在博士论文中多吗?目前博士论文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陈吉德:客观地讲,即使是博士论文,有时也难免会出现病句、错别字等硬伤,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在博文中所批评的那篇博士论文,是非常少见的。那篇论文,标题不通、目录和参考文献不规范都只是形式上的毛病,最根本的毛病是拼凑材料、逻辑混乱,比如作者把本该放在附录中的访谈内容、课堂教案、新闻资料全都搬到正文中去,各个章节之间也没有逻辑关系。于是一篇论文就变成了各种材料的堆砌,一点论文“味儿”都没有。

从总体上看,博士生论文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论文选题过大或者没有价值。比如我曾评阅的一篇论文,是关于中外电影的国家形象研究,很明显这个选题很空泛,都够你写几本书了。二、理论深度不够。博士生论文不是小学生写作,必须要上升到理论高度,得出自己的观点。但很多学生总是拿材料充当观点,一个案例简介可以写上几千字,既没有营养,也缺乏新意。另外,不少论文在论述上不够充分,逻辑混乱,有些观点不正确甚至自相矛盾。

中国青年报:您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陈吉德: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学生不努力,态度不端正,致使论文无法达到博士论文的应有水平。其次是导师要求不严,甚至主动放水。即使是问题论文,如果导师严格把关,也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后是答辩环节设置不科学,人情因素干扰过多。目前论文答辩的常见流程是先外审,再组织答辩。外审的幅度不够,严谨度也有所欠缺。而答辩环节更是问题多多,权力、人情等因素的干扰总是挥之不去。所谓严肃神圣的论文答辩,最终变成了一场“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开心游戏。

中国青年报:国内文科博士生的考核办法主要是论文,只要论文过了,就能成为博士,但这往往很难考察出博士的真实质量水平。对此您如何看待?

陈吉德:我个人认为,对于文科博士生来说,论文考核还是比较科学的方法。因为研究生的任务就是做科研,而论文能反映出学生的理论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

目前的主要问题不在于是否用论文考核,而在于如何用论文考核。我认为,当下的论文答辩形式必须要改革。改革分为温柔型和激进型两种。所谓温柔型,就是保持现有形式不变,学生、导师、答辩委员要加强自律,杜绝人情因素。所谓激进型,就是彻底取消现有的答辩形式。我设想的模式是,全国建立一个专门的答辩平台,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将匿名的论文上传到平台,由平台推送给7位同行专家审阅,如果4位及以上专家认为合格,就可直接取得学位;如果4位及以上专家认为不合格,就不得答辩,须下一次再申请。每位学生最多申请2次,如果第二次申请再不通过,则永无学位。

要想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人情因素,激进型模式或许是一种选择。在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这种模式更具有可行性、科学性、公正性。但是,人们目前可能无法接受,因为传统的答辩形式没有了,答辩委员会也可有可无了。我觉得,这种模式不妨从博士论文答辩开始试点。

中国青年报:近年来,博士生质量下滑的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您认为应该如何提升博士生整体的学术研究水平?

陈吉德:毫无疑问,博士生质量下滑是个不争的事实。问题无非出在“进口”和“出口”两个环节上。“进口”是指招生环节。目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比较严肃公平,而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还存在诸多漏洞。招生环节中,导师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导致部分高校的博士生招生较多依赖于导师的自身判断和喜好,而忽视了学生的真实能力和学术水平。针对博士招生环节,高校应该制定严格的招考标准,一旦发现不规范行为,严惩不贷。

“出口”是指论文答辩环节。我再强调一下答辩环节改革的重要性。各大高校应逐步推进答辩改革,避免博士生培养的最后答辩环节变成一场“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开心游戏。如果答辩形式不改革,博士生的培养水平将很难提高。(原标题:博士论文答辩不能成为一场游戏——访《一个标题引发的麻烦》博文作者、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吉德)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