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影响了包括我在内的当时基础司的很多工作人员。”科技部基础司原副司长彭以祺说。
这个让彭以祺等基础司工作人员念念不忘的“他”,是科技部基础司原副司长邵立勤。可能你和我一样,之前不大熟悉这个名字。但这样一个政府部门不大不小的官员,却在同事和与他有交往的科技工作者中“赫赫有名”,有着极好的口碑。
邵立勤锐意改革、敢为人先的魄力让很多人印象深刻。虽然973计划现在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在过去十多年里,它在我国基础研究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邵立勤是当初973计划的推动者之一,参与制定了很多管理规则。
“1997年,国家提出要实施973计划,但具体怎么搞,谁也不清楚。邵立勤当时是基础司的副司长,他带领大家学习国外的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管理经验,借鉴国内863计划的经验和作法,使973计划慢慢成型。”彭以祺说。
“973计划启动前最大的问题是定位,为此我们组织了以周光召为组长的专家组进行研究,提出基础研究也要有国家目标,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与学科发展前沿的交集中确立问题。在973计划前期的规划布局、学科方向选择等方面,老邵都功不可没。”科技部机关纪委书记、基础司原项目处处长马宏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为保证新立项目的质量,973计划率先实行了初评、复评和综合评审的三轮评审;为立足国家需求,提高项目层次,973计划率先实行专家顾问组和咨询组制度,严格实行裁判员和运动员分开;为加强项目管理,973计划率先实现“2+3”的中期评估制度、责任专家制度……“这些改革,很多都是邵立勤同志的智慧和心血,受到科技界的充分肯定。”彭以祺说。
马宏建还记得,1994年,国家组织讨论实施若干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的可行性,邵立勤是坚定的推动者。“当时科技界有不同声音,有人认为国家还没到上马大科学装置的时候,但老邵很有战略眼光,积极推动这件事。”
说起邵立勤,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吴国雄院士印象最深的是邵立勤对国家实验室的推动。“青岛有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三家相关单位。上个世纪末,他经常带我们去协调,让这三家联合起来,最终促成了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成立。”吴国雄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邵立勤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对工作精益求精的品质也让很多年轻人自叹不如。作为留学法国的物理学博士,邵立勤熟练掌握法语、英语,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从来不用翻译。除物理学之外,他还在地学、 、 等方面有扎实的基础。“他应该是当时基础司来的最早,走得最晚的人。除了日常工作,其他时间都用来学习了。”彭以祺说,“查阅最新的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和项目评审是他学习的主要渠道。”
“有些领导参加会议象征性致辞后就走了,邵副司长总是认真地从头听到尾。”科技部一位退休干部回忆。
持续学习让邵立勤成为基础司公认的业务能力强人。1999至2001年,每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发布会,他都担任解说,从每个基础研究成果到重大科学理论的意义侃侃而谈,比专家解释得还通俗易懂;他主动宣传基础研究重大计划;他利用业余时间补充纳米技术、转基因技术、对地观测和导航技术等新知识,带动基础司关注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新趋势、跟上学科发展的前沿。
我国目前海拔最高的光学望远镜位于云南丽江的高美谷天文观测站,它是目前中国海拔最高的光学望远镜基地。提起这个观测站,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王宜研究员等很多天文界科学家不会忘记邵立勤付出的努力。天文观测站的选址是个基础性很强的科学工作,要求大气能见度高、观测条件好、视野开阔、空气清新,还要求距离城市远,没有城市灯光的干扰等等。当初中国科学院天文台在科技部申请这一项目时,邵立勤没有仅凭两只耳朵听听汇报,而是两次去实地考察。目前,这里拥有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口径最大的通用型天文光学望远镜。
正因为业务精良,邵立勤能抓住科研人员研究内容的本质,能给他们提出可行的建议,这让他有了很多科学家朋友。从老中医到深地钻探人员,从海洋观测员到植物育种专家,从纳米生物学家到器官移植医生,从天文学家到地学的野外观测者,从远在新疆科技厅的老同志到海外华人学者……他在基础司的506室的办公室经常“高朋满座”。“凡是对来基础司找他的科技人员或管理人员,他的习惯做法都是:热情接待、认真聆听、深入讨论、提出中肯意见。”彭以祺说。
2002年初,邵立勤离开基础司,任职高新技术产业化司巡视员。退休以后,又在国家遥感中心发挥余热,推动了中国与欧盟合作开展遥感“龙计划”,参与协调北斗导航等重大项目,为863计划对地观测过程管理提供帮助。时至今日,他对多个问题的看法仍可在网络上查到。其中,在一次关于“工业4.0”的演讲中,他对这一问题的深入剖析令当时在场的人印象深刻记忆犹新。
2016年5月13日,72岁的邵立勤离开了。斯人已去,精神长存。
“我们会永远怀念他,也希望今天的年轻人能学习他对业务精益求精、对工作无私奉献、为科学家热情服务的精神。” 马宏建说。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