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爽 来源: 中国科学报发布时间:2016/6/1 8:38:59
选择字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李赞:学习“创新”在路上

李赞(中)指导学生实验

■本报记者 郭爽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李赞是一位穿着朴素,扎着马尾辫的阳光女性。

这位年仅41岁的女科学家身上环绕着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诸多殊荣。作为中国科协九大代表,她并不满足:“我还在学习创新的路上。”

“一心只读圣贤书”

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词中是如此评价李赞的:“她研制出了我国独立自主的新一代流星余迹通信系统,出版了国内该领域第一本专著。”

“流星余迹通信只是高安全、高可靠通信方式之一。就是利用流星划过天际时产生的柱状电离气体,作为通信信道进行信息传输。”李赞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解释道。流星余迹这种信道的建立,是一种自然现象,在这个方向上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就是不靠天而是靠人,在复杂恶劣的通信信道下实现高性能的信息传输,即高安全、高可靠通信。

李赞就是众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从高中开始一路保送直到博士毕业。她常调侃自己没有体会高考和找工作的忙碌感,甚至不知道有女科学家奖这一奖项。但也正是这一路保送,让李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目前,李赞主要从事无线通信系统等研究工作。

走基层 传帮带

在李赞做科研的同时,陕西省科协一直在旁默默支持。“平时我更多的是一心搞科研,很多人才计划申请、科技申报等等工作都是陕西省科协的同志在做。”李赞告诉记者。他们时时刻刻都在想办法推荐青年科研人员,给大家更多的交流平台和发展空间,而我只是其中的一个。”

李赞获得一些奖项后,便融入了青年工作者的群体中。他们做得最多的就是走基层、做科普。在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的组织和带领下,这些年轻的科学家经常自费去参观当地的工厂,针对当地需求对口支持。

“这种交流不仅给我本人很多的灵感,对整个青年工作者群体也有很大的启发。”李赞如是说。

而作为导师,李赞认为,导师的作用就是承上启下,导师的影响不仅决定学生的成绩,也决定了创新的质量。

“比如需要好的研究方向,学生在高校看不到市场,无法把握方向,此时考验的便是导师的能力。其次,导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给他们更多的平台,多参加国际会议等。”李赞告诉记者。

在机制健全的情况下,导师选择好的方向,激励学生研究,培养更高能力,使得他们以后无论是创业还是继续科研,都可以更大程度的创新。

正如李赞在颁奖会上的寄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执着前行,做更好的自己。

《中国科学报》 (2016-06-01 第2版 科技盛会)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肉眼可见!JUICE将飞越地球和月球 航迹云带来更多气候变暖
韦布观测到巨行星 烧毁的卫星正在污染大气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