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家吃了定心丸 |
中国科协九大代表学习讲话精神侧记 |
|
■本报记者 王佳雯 见习记者 李晨阳
“我小时候那个年代,孩子们的梦想都是当科学家,后来大家是想当老板,再后来是想当公务员,‘八项规定’之后大家都不知道做什么了。”在中国科协全国学会第七代表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讲话座谈会上,科协九大代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研究所副所长胡孟的一番话,逗乐了与会代表。
笑过之后,胡孟正色道:“这次大会后,大家就都知道该做什么了,还是要做科学家。”“领导人的讲话给科学家吃了定心丸。”
亲切:说进了科研人员心坎里
5月30日,在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重要讲话后,科协各代表团召开学习讲话精神座谈会,代表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领导人的讲话说到了我们的心坎里”,这是不止一位代表的真实感受。激动、振奋的同时,大家还很惊讶:“原来习总书记和克强总理对科研工作的情况了解这么透彻!”科协九大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许世卫说出了很多与会代表的感受。
“灵感的瞬间性、方式的随意性、路径的不确定性”。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总结的科研工作中的这“三性”,令不少代表大呼“亲切”。
科协九大代表、中科院院士陈凯先说:“总书记的报告中,处处贯彻了尊重科学、尊重科技规律的精神。”而感动之余,身为科研工作者的责任感也愈加强烈。
他表示,当天的讲话,让科技工作者进一步理解了科学技术对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意义。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曾多次与科技革命擦肩而过。再不抓住这些机遇,失去的就可能是一个时代。“站在新的转折点上,我们更加体会到历史的使命。”陈凯先说。
自豪:科普“正名”底气足
当听到总书记说:“科普工作和科技研发创新处于同等地位”时,科协九大代表、上海市虹口区梦湖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鲁耀华难以抑制自己的自豪:“我的掌心都微微泛红了。”
几年来,鲁耀华一直致力于科普示范社区的推广工作。他一直坚信,科学普及也是党引领下的一项重要工作。现在,总书记的话让他信心更满、底气更足。
“推进科技发展,‘人’的基础最重要。而科学普及,就是入手‘人’的问题。”科协九大代表、上海市科协党组书记杨建荣如此理解。
“以往,人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创新研究占首位,而科普工作只能往后排,这不利于提高全民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思维。”科协九大代表、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院长张浪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现在,总书记明确指出两项工作要齐抓,科研和科普的关系就梳理得很清晰了。”
科协九大代表、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同样认为,“科普地位”是此次讲话中的一大亮点。他指出,医学工作者也应重视科普教育,通过有限的病例,让更多老百姓知道,如何正确地认识、防范、处理疾病。这是科技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
深思:热点话题谈不休
两位领导人的讲话也引发了与会代表的深思,其中,科研评价体系、经费管理机制、人才管理机制等话题是许多代表关注的焦点。
讲话中对科研评价体系的论述,令科协九大代表、中科院院士黄如印象深刻:“不同学科确实应该有不同的评价体系,这是根本性问题。”她认为,不应单纯去数论文的篇数和影响因子绝对值,而应更多地看到一个人的科研工作和论文在领域内的影响力,特别是解决了什么实质问题。“这样更有说服力、导向更正确。”她说。
科协九大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所长陈万权对未来科研投资模式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国家科技投入虽然有改观,但是跑项目、要项目的现状还是没有改变,希望能够改善科研投资模式,将长期稳定支持和竞争性投入结合起来。”
科协九大代表、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十分关注科研人才政策,他在会上指出:“我们那么多人才计划,是不是可以在国家层面上静下心来反思一下,那么多人才政策里面,哪些是促进科技发展的,哪些没有预期的效果那么好,如果没有预期效果那么好,为什么不进行调整呢?”
座谈会结束后,科协九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阐述了他的心得体会。
“讲话充分展现了领导人的全球视角和高瞻远瞩,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很受振奋。”他表示,报告指出了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也充分反映了一线科研人员的心声,对如何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发挥科研人员潜力提出了基本要求,增强了大家做好科技创新的信心。
《中国科学报》 (2016-06-01 第3版 科技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