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5月15日,首届北京牡丹科技文化节上,北京林业大学专家发布了两个牡丹新品种,改写了北京没有自己培育的牡丹品种的历史。据称,这两个新品种均已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是土生土长的“北京牡丹”。
新品种“京龙望月”紫黑色,荷花型,花头直立。它花期早、花浓香、结实多、长势强,既可观赏,又可油用栽培;另一个新品种“京醉美”是花粉红色、皇冠型、绣球型、花头直立的大花品种。花期适中,开花过程中花色变化迷人、花香浓郁、植株直立、长势强,是良好的切花、盆栽与园林绿化品种。
新品种选育者成仿云教授称,今后每年都将推出自己培育的新品种。这些地地道道的北京牡丹,将走进2019世博园,走到全国各适生地区的田间地头、公园绿地,走向世界,写进中国牡丹发展的历史。
成仿云说,牡丹作为具有文化传统特质的民族之花,早已融入中华文化的血脉中。中国牡丹不能永远没有“京腔京味”,应该选育出不负时代的“北京牡丹”。要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培育新品种与研发新技术为特色,发展立足首都、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北京牡丹”产业。
新品种是在位于长城脚下的延庆国色牡丹园选育出的。四年前那里还是杂草丛生、乱石遍地的山地,如今已发展成为集科研、生产与观光为一体的国家牡丹栽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北京园林绿化科技创新示范区、国家“863”计划与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研发基地、北京世博园花卉新品种培育基地。
据了解,该牡丹园是我国最重要的牡丹种质基因库之一,收集、展示了600多个全世界主要牡丹优良品种,其中包括中原牡丹、紫斑牡丹、凤丹牡丹、日本牡丹、法国牡丹、美国牡丹、高代杂种牡丹、芍药牡丹等不同品种群。
研究人员通过牡丹杂交育种技术、新品种选育技术、杂种分子鉴定技术以及新品种登录、知识产权申请与保护示范,建成了国际领先的牡丹育种研发基地;构建并保存了世界上第一个牡丹遗传作图群体,发表了第一张牡丹高度遗传图谱;完成了400多个各类牡丹组合的杂交,保存了大批杂交苗群体;培育出了大批乡土新品种,为北京牡丹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研究中,制定了牡丹新品种繁殖技术、盆花生产技术、切花生产技术以及播种育苗技术等10项技术标准,推广示范油用牡丹栽培技术、穴盘育苗技术、林下栽培技术等,为山西、河北、陕西等地的大批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铁铮)
《中国科学报》 (2016-05-20 第3版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