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江西也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但是还有两百万贫困人口,不能把他们落下来,这成为了江西的工作重点,实施“千企帮千村”行动是为了实实在在地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实现脱贫。
■本报记者 张晴丹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攀升,扶贫开发事业也使得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但是,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全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帮助他们脱贫,成为了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4月18日,江西省工商联十届五次执委会议暨江西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启动仪式在南昌举行,40余家民营企业与受帮扶的贫困村现场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
“当前,江西也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但是还有两百万贫困人口,不能把他们落下来,这成为了我们的工作重点。”江西省工商联宣传调研处处长田绍江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千企帮千村”行动是为了实实在在地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实现脱贫。
从“输血”到“造血”
民营企业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也一直是扶贫开发的重要力量。
“我们组织民营企业对接帮扶贫困村,是希望企业能够结合自身的力量,为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作出贡献。”田绍江表示。
据田绍江介绍,帮扶的措施主要有三种形式:产业联村、就业增收、捐赠帮扶。
其中,产业联村是指结合一村一品、一乡一业项目,积极实施地方特色产业开发,打造特色优势品牌,为贫困村农产品提供产、供、销等服务。并且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探索电商扶贫,推动旅游生态村、历史文化村、商贸特色村建设,培育现代农村服务业,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增加经营性收入。
此外,还要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努力寻求和创造适合贫困村、贫困户及企业自身特点的合作共赢的方式。
“就业增收则是通过企业和农村对接,企业可以加大对贫困群众的实用技能培训力度,并帮助实现农户就业。”田绍江介绍,而且还可以根据企业发展需求,优先在贫困村设立初级产品、附属品加工点,吸纳贫困地区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同时,积极通过多种途径向其他用工单位推荐,实现贫困村劳动力向外转移就业。扶持发展手工业、家庭服务业等,帮助贫困户创业。
田绍江表示,其实有很多企业有捐赠扶贫的意愿和能力,他们结合实施一些民生工程,可以帮助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事业,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比如赈灾、敬老、助学、扶弱等活动,特别是为缺乏劳动力或因病、因灾、因学等造成生活困难的贫困户、失学儿童、孤老孤儿等弱势群体开展募捐款物等多种形式扶贫济困献爱心活动,给予生活救济,资助完成学业,帮助贫困户渡过难关。
“其实,我们最主要是做前两项工作,即产业联村和就业增收。只是一味的‘输血’,但其自身如果缺乏‘造血’功能,是很难从根本上实现脱贫的。”田绍江强调,我们要避免“扶”的时候就脱贫,而一旦撤离就返贫的局面发生。
实现多赢的局面
“开展‘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支持贫困村脱贫,对我们民营企业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善举,但同时也要看到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机遇,把帮扶活动和企业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江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李青华表示。
“因为农村也是一个市场,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田绍江指出,以前民营企业不会涉入的特别深,结合“千企帮千村”行动计划,企业也可以争取到一些优惠的政策支持。
目前,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已经发现并正在抓住这种机遇,阿里巴巴集团瞄准农村市场的商机,推出了“百县万村工程”,京东、苏宁等也都有类似的布局。此外,江西省的正邦集团、煌上煌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既带动了农民增收,又实现了企业发展。
实际上,这些行动也给民营企业的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带来一定的机遇。“农村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有利之地。江西有一些地方也很有特色,比如广昌白莲之乡、赣南脐橙等,各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田绍江表示。
李青华指出,民营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企业转型升级与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努力达到“村民得实惠,企业得发展”的目标。
据了解,2016~2018年,江西全省各级工商联将动员组织1000家以上的民营企业参与“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
其中,省级层面安排140个贫困村的结对帮扶,鉴于赣州、吉安、上饶、抚州四个设区市贫困村、贫困户较多,省工商联动员了企业家副主席、副会长、常委、执委等帮扶这140个贫困村。其余的贫困村由各设区市统筹安排、民营企业家就近帮扶。
“最终,我们要实现的是多赢的局面,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同时民营企业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为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田绍江说。
《中国科学报》 (2016-04-27 第8版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