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惠滢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6/4/8 9:25:16
选择字号:
创业观察:顶着光环的名校生就能更好创业吗

 

香港理工大学的博士研究员宋骜天在自己的圈子里火了一把。

去年,他所在的创业团队成为深圳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团队,获得深圳市1000万元的无偿资助和1000万元的股权投资。这位90后则成为最年轻的孔雀团队核心成员。

这个年轻人和小伙伴们凭借在绿色建筑核心技术和材料领域的科研成果,共同创立了深圳孔雀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业务涵盖纳米材料的研发、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等。

宋骜天是这家初创企业的CEO,这个创业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大多是他的同学。

谈及学校带给他创业的帮助,他说:“我们的创业项目就来自于在校期间的研究。学校同样提供了创业扶持,比如知识产权前3年对校友无偿使用,还有额外20万元港币的资助。”

这些在他看来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校期间朝夕相处的同学毕业之后又变成了创业伙伴。公司的中坚力量就是由我的同学组成的,我认为这才是学校给我的最大支持”。

人才的力量备受创业者关注,根据国内一项创业者调查,人才成为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创业者投票最高的选项,其后依次是创新性的创业项目、资本和技术。

北京一维弦(Ewaybot)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唐博维也享受到了这种名校毕业在吸引人才方面的便利。他在清华大学读的本科,后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读博,他创立的一维弦主要致力于研发儿童市场的家庭机器人。

“清华大学和卡耐基梅隆大学在机器人和CS方向都非常厉害,所以这个背景让我更好地接触了学校的老师、校友,回校询问老师相关技术问题,招聘时也能让应聘者更相信这是一个靠谱的公司。而且我也请来不少以前认识的学长、同学一同奋斗。”唐博维说。

他的团队成员均毕业于国内外一流名校,除技术经验外,还拥有丰富的创业及教育行业从业经验,已拿到知名教育集团天使轮百万级投资。

但对于创业来说,并不是名校“出身”就可以一劳永逸了。“虽然我们的背景还不错,但好的投资机构也不会主动来找我们,还是需要我们一家一家地跑。这一点学历、学校背景确实没有那么大作用。”唐博维说。

天使投资人蒋海炳也表示,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基本不会考虑创业者的教育背景。

非名校毕业的楼宇临风,曾是创微网站CEO,1994年出生的他已在去年开始了第二次创业,现在他的身份是借客创始人,做熟人之间的双向匿名借贷。

在他决定创办借客之前,就有投资人看中了他的创业能力,直接给他投了钱。

“我觉得是不是名校毕业与创业成不成功没有任何关系。”他说,“只能说名校毕业生的人脉圈子比其他院校要好一些,相对来说有一些优势。”

创业者的能力与教育背景其实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人天生就是创业者,识得商机的能力很强。真正的创业者是没有资源自己去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创业学院副院长、教授邓汉慧说,“不管别人帮助再多,企业的发展最后还是要靠创业者自己的能力。”

创业者的意志和理念也成为无法忽视的力量。“如果说只是为了挣钱、只是为了上市、只是为了创业而创业,那么这样的创业项目存在的意义并不大。”上海启迪孵化器总经理韩威认为,“对于一个创业企业来说,一定要想你的产品和服务怎样给别人带来价值,只要你的东西能给社会创造价值,这个东西才会持续和有真正的意义。”

刚到香港的时候,宋骜天希望当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可以做点事情,当时他想毕业后去做公务员。去年4月,在国家双创背景下,由中国工程院和香港工程科学院共同主办、香港理工大学承办的香港及珠三角地区创新科技产业高端论坛在香港举行。参加完这个论坛后,宋骜天的想法改变了,“未来通过创业,也许可以更快更直接地实现自己的想法。”

“创业者之所以成功,就是把一件事情扎扎实实地做成,做成一件事其实是特别不容易的。”韩威认为,比创业能力更重要的是企业家品质,“比如说你是不是有勇气,比如你是不是能够坚持,你能不能用激情去感染别人,你是不是有诚信等,这些是更能够推动一个人、推动一个社会前进的东西。”

这一点也引起了宋骜天的共鸣。“虽然自己‘常立志’,从想当公务员到选择创业,初心其实一直没变,年轻人要有责任感。”他说,“没有能力的时候,多委屈下自己,咬咬牙坚持一下,尽量不要给别人带来麻烦;有点小能力的时候,想想怎么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人;以后有了更大的成就,看看能否服务到更多的人。”(原标题:顶着光环的名校生就能更好创业吗)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