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彭科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3/28 9:54:26
选择字号:
重返欧盟:“中国贝”终修正果

 

■本报记者 彭科峰

日前,欧盟正式解除对中国扇贝产品禁令,被拒19年之久的中国部分双壳贝类产品获准重返欧盟市场。

19年前,欧盟委员会以发现山东某企业存在食品安全问题为由,全面禁止中国水产品进入欧盟市场。后来虽然陆续恢复绝大多数野生鱼类产品,但贝类产品仍在禁止之列。

本次欧盟对中国敞开大门,不仅是对中国海洋养殖企业管理水平和品质标准的肯定;刺激相关产品出口,也将提振国际市场对中国食品安全水平的信心,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市场议价能力。

19年的复关之路

我国双壳贝类产品的复关之路,是一场中国速度与国际标准的战略角逐。但或许没人想到,这场角逐会持续19年才尘埃落定。

1997年7月,欧盟委员会以从中国山东出口到欧盟的冷冻熟贻贝肉中发现副溶血性弧菌为由,对中国水产品予以全面“封杀”。此时中国扇贝年产量已达9165万吨,超过世界总产量的一半。该禁令导致中国扇贝的销售形势急转直下。

双壳贝类复关之所以艰难,原因在于欧盟对贝类产品的要求非常复杂。2007年,在农业部主持下,中国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和海洋渔业部门连同獐子岛集团,发起了贝类产品恢复对欧盟出口的申请工作。长达十年的扇贝复关历程正式启动。

之所以选獐子岛集团,中科院海洋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国范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是因为1997年被检验微生物超标的贝类并非来自大连海域,但大连却跟着遭了殃。獐子岛地处大连,无论从规模还是产量来看,都是国内最大的扇贝养殖企业。该禁令对其影响较有代表性。

“中国企业太需要欧盟这片市场了。”张国范表示,出口欧盟,对于平衡国内市场波动、带动产业升级换代、提升产品品质、锻造企业竞争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这19年来,国内相关企业特别是獐子岛这样的扇贝养殖龙头企业,一直为复关孜孜以求,进行了巨大投入。

接到中国关于双壳贝类的复关申请后,欧盟FVO审核组先后两次来中国对扇贝进行全面审核。“为了配合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关于海洋管理和食品安全的管控工作,我们有一个专门针对中国扇贝欧盟复关的工作小组,搜集整理欧盟官方关于双壳贝类的各项管理规定,逐项检查对照,对于獐子岛的扇贝生产进行升级和管理。”獐子岛集团董事长吴厚刚说。

最终,由于接受审核的部门和企业所作的各种努力,产品得到了欧盟的认可。

科技助力水产与世界接轨

“十年的努力终于修成正果,这是水产养殖业的标志性事件。对扇贝产品来说,欧盟标准比其他市场更加严苛,攻克这最后一块堡垒,意味着中国产品的质量、中国企业的技术与管理、中国的海洋环境等综合要素得到全球最严苛市场的认可和肯定,也意味着中国企业的出口与国际化获得新的飞跃。”谈及此事,张国范倍感欣慰。

从时间进程上看,他认为,对中国海洋养殖企业来说,推进欧盟复关的过程,既是一步步向国际市场最为严苛的安全和技术标准靠近的过程,也是不断改善海区环境、改良产品品种、提升养殖技术和环境监测预警能力的自我锻造的过程。

吴厚刚介绍,在推进复关的过程中,獐子岛集团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建立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养殖实验室,通过了国际上条件最苛刻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认证,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MSC渔场认证的企业。獐子岛还积极与中科院海洋所等科研机构合作,提高科技水平。

在提交复关申请后,该集团还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碳汇渔业实验室,实验室主任由碳汇渔业发起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担任。根据数据,2013年该公司培育的虾夷扇贝碳减排效果为70308.77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305.6903万棵大树一年在大气中的碳移除量。

如今,中科院北黄海海上监测系统设在了獐子岛,对海洋牧场进行监控,为保证海洋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海底探险”潜力与风险同在

按照以往规则,欧盟审核组批准对中国市场开放后,未来会对这一市场持续关注。“獐子岛集团本身将会成为检查的重点,推动同行业企业不断改进产品质量,追求绿色可持续发展,逐步向欧盟标准接近。”张国范表示。

吴厚刚认为,从此前其他许多行业对发达国家市场的“入关”“复关”的经历观察,往往都是业内主要企业成长为国际企业、向国际市场扩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企业将把此前难以逾越的国际高标准当成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并一步步向管理先进、质量顶尖、科技领先、兼顾环保与发展的国际企业迈进。这一逻辑倒逼企业提高科技生产水平,实现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快速转型升级。

獐子岛集团中国扇贝欧盟复关工作小组的负责人介绍,尽管我国在海洋探索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啃掉了国际市场的一块“硬骨头”,但海洋科技的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整体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各科研机构间协同合作开展研究的路径和方式少。

“闭关19年,复关10年,这个过程正是中国企业转型、锻造、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国的行业龙头企业一定要意识到,世界的舞台很诱人,世界的标准很严苛,我们要从全球市场、世界标准和世界潮流的视野去践行企业与行业的改革。”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说。

《中国科学报》 (2016-03-28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