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甘晓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3/28 10:25:46
选择字号:
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汇集全球华人智慧

 

汇集全球华人智慧 为中国科学注入“新动能”

■甘晓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主任杨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十三五”期间,科学基金将构建“思想、人才、工具、融合”四位一体的资助格局。其中,“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是人才项目系列的重要类型。

按照规定,该项目资助海外及港澳50岁以下的华人学者与国内(内地)合作者开展高水平合作研究。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采取“2+4”的资助模式,获两年期资助项目期满后可申请延续资助。

自设立以来,该项目瞄准海外及港澳科技资源的优势,吸引了大批海外及港澳优秀人才为国服务。据基金委的数据统计,仅2015年,该项目基金两年期资助项目资助116项,直接费用2088万元;四年期延续资助项目资助20项,直接费用3600万元。

笔者认为,这一项目的资助让科学基金汇集全球华人的智慧,为中国基础科学注入了“新动能”。

一方面,鼓励海外顶尖华人科学家与国内研究者合作,有助于国内研究者向世界前沿科学学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掀起一波“留学潮”,一大批有识青年前往欧美等发达国家学习生物、化学、材料、计算机等专业。今天,他们中的一些人仍在从事科研,有的已成为世界顶尖科研机构的骨干。而我国在基础科学上起步较晚,正需要他们从地球那头带回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具活力的创新理念。让他们与国内研究者“结对子”,无异于让他们在实战中传授经验,尽快缩短中国基础研究与科技发达国家水平的差距,为国家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奠定人才资源基础。

另一方面,鼓励国内研究者与海外顶尖华人科学家合作,也有助于国内研究者更主动地参与国际科学事业。近年来,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在一些学科上,已经完成了“跟踪”“学习”,开始了“并跑”、甚至“领跑”阶段。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多自由度量子体系隐形传态,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方忠团队独立发现外尔费米子,北京大学乔杰与汤富酬团队在世界上首次绘制人类原始生殖细胞转录组及DNA甲基化组景观图等原创性成果已具有相当的国际影响力。主动与海外华人科学家开展“以我为主”的平等合作,将促进中国科学更好融入全球科学体系,引领世界科学的潮流。

科学基金为激励原创、培育源头、涵养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撑。笔者期待,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能吸引更多海外优秀华人科学家为中国基础科学添砖加瓦。

《中国科学报》 (2016-03-28 第6版 基金)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