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研究投入:少,但没那么少 |
科技部党组书记王志刚回应“中国基础研究投入比例偏低” |
|
“如果跟美国比,我们的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的比例确实不高。但另一方面,中美两国的计算口径不同, 我们的基础研究投入也不像外界说的那么少。”
3月8日,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走进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团,现场回应了部分代表、委员关注的基础研究投入比例偏低的问题。
“我国研发投入本来就比较少,2015年大概占GDP不足2.2%;而基础研究经费在研发投入里只占4.7%,美国是15%以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朱志远,抛出了心存已久的疑问。
基础研究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内在动力和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20世纪,相对论、量子力学、DNA模型的建立,形成了人类崭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对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钱少了,意味着很多时候创新成了无米之炊。尖锐的问题摆在会议桌那端的王志刚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王志刚并没有回避,反而认认真真地跟人大代表算起了投入这笔账。
“我国的全社会研发投入与全球发达国家相比确实还有差距,2015年大约为1.3万亿,约为美国的1/4。”王志刚向代表们解释,全社会研发投入中企业投入超过76%,中央财政投入仅占其中1/5强;而且,研发投入与教育经费不同,教育经费投入100%是由国家财政来投。
“但我们与美国在算法口径上不一样,比如中科院、大学等单位的事业费是没有计算在内的,而美国统统将其计算在内。”王志刚肯定地说。
他指出,4.7%是指用于973、自然科学基金等基础研究项目的净投入,但是如果把中科院和高校的事业费算进去,就远远不止了。目前,仅中科院每年的事业费就达200多亿,高校则更多。据统计,2015年全国教育经费投入约占GDP的4%,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投向各个高校。
“把这一块算上就不是那个比例了,”王志刚说,“只有统计口径一样才能比较。所以,如果跟美国比基础研究投入,我们就存在一个少算的问题。”
王志刚的话音刚落,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主任陈和生就表示赞同。
他举了一个小例子: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曾经组织过一个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其中美国能源部投入3400万美元。但是,折算为中国式的投入,真正的研究经费只有1000万美元,其他都是人员费、差旅费、办公费等。
“但总的来说,加强基础研究投入仍然是经费分配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特别是市场和企业不愿做、没有能力做的时候,政府就该担当投入的责任。”王志刚最后这句话让朱志远和其他代表们吃上了定心丸。
(科技日报北京3月8日电)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