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伴随春潮在大地涌动
而此刻,在西安市户县蒋家镇蒋村的设施蔬菜大棚里更是春意怏然,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物农业中心陈志杰、张淑莲研究员、李英梅副研究员正在向村主任、西安市五福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将武讲解、示范传授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的大棚早春有机富硒黄瓜的栽培管理技术要领。
陈志杰说, 春头的时节在大棚里种一棵苗,不是到秋天而是50多天后的春尾,就可以收一大筐瓜。又据任将武介绍,该合作社种植的绿色认证富硒黄瓜,依据签署的协议,在西安超市每市斤售价6元。
去年冬季,任将武采用专家介绍的设施大棚绿色防控技术和高垄、滴灌等技术于5个大棚,仅每棚一茬西红柿的净利润2万元。
尝到科技成果带来的增收好处后,在进入2016年以来,该合作社又流转本村村民土地近100亩,又建起规格更高的青砖、钢管结构的设施大棚6个和两座1000多平方米的玻璃日光现代化种苗繁育联动大棚,将实施规模化生产经营。那些流转了土地的村民则经技术培训后作为园区的农业工人和农业园区股东或合作社理事会成员参与相关生产环节的管理。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似一年春风吹过神州大地,亿万农民翘盼土地产出效益,钱袋子鼓一些。因为在过去的2015年,陕西苹果、桃、猕猴桃等水果和一些类型的蔬菜等丰收了,但却有不少地方却出现了卖果难、芹菜烂在地里的现象。
“去年这3亩多的猕猴桃基本上没有挣到钱。主要是品种为老品种‘秦美’,1市斤果才卖1.25元,亩产3000多斤,刨去化肥、农药、浇水灌溉的钱,等于白在地里忙活了。”与任将武他们合作社大棚园区一个地畔相比邻的猕猴桃园主人郭兴有颇为无奈的讲。
土地是农民的希望。虽然因市场、品种等原因,去年果园效益不好,但郭兴有还是满怀今年有个好收益的期冀,带领老伴、儿媳正在给猕猴桃施“二氨”化肥,为收益打基础。据老郭讲,儿子在西安城里打工,从来不到地里来,因无效益又被伙伴、同学嘲笑。
在郭兴有家猕猴桃园的南边是一片绿油油、长势极好的3亩多麦田,年近40岁的马风霞一个人正在喷施除草剂。
“这两年麦子都成了,新品种好,管理跟上的话,亩产都近千斤。”马风霞回答记者的问话。
“今年家里栽种的3亩多桃就开始挂果,今后家里收入能更高些。”马风霞充满憧憬的脸上写着希望的微笑说。
“一号文件”能否带给农民增收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农业发展中的瓶颈难题。如何具体落实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切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效果?这是一个亟需回答和需要落实好的热点问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罗剑朝教授说,从经济学视角看,“供给侧”是与“需求侧”相对应的概念,需求侧主要是投资、
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三驾马车”的动力和效能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供给侧则包含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与制度等多种要素,这些要素的配置和效率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决定着中长期经济的潜在增长速度和质量。为此,罗剑朝认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是通过对生产要素的组织、调整与整合,提高农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效率,而不是“追加”新产业、增加新供给,这样会导致老的产能过剩没被清理,新的产品又出现过剩,必须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城镇化进程中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问题,其关键是要依靠发展农业园区或种植合作社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立足脚下土地,形成特色产业,方可达到提质增效的效果。”陈志杰颇有感慨的说之。
我国小麦连年高位增产,但农民增收却较为困难。如何改变这种丰收不增收的局面,先后培育出11个小麦新品种的小麦遗传育种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辉教授认为,需要在优质上做文章。他介绍,自己曾走遍陕西几个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和粮食收储企业,这些企业都盼望优质小麦能规模化、集约化就地生产,以降低优质小麦加工成本。
“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对于小麦育种工作者来说就是要不断培育优质高产多抗广适新品种,加快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还在为设计小麦突破性品种新类型继续工作的王辉说。
“中央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对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发展是一场革命性变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苹果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赵政阳教授说,我国苹果产业大而不强、果品质量“好的不多、多的不好”,也面临着由传统果业向现代果业转变的艰巨任务。
而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土壤专家翟丙年教授看来,目前农业供给侧存在的问题很突出: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质量也明显下降;过量施肥,肥料利用率低下,个别区域化肥面源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种养殖废弃物到处乱堆乱放,不仅导致养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此,目前农业发展“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陕西农机专家杨增福教授认为,我国丘陵山区占国土面积很大比重,其产出的水果、茶叶、坚果、杂粮等特色农产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但由于生产方式落后,综合机械化水平很低,严重影响着这些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为此,杨增福表示,自己要在带领团队完成丘陵山区遥控履带拖拉机及其配套的果园遥控施肥机、果园遥控弥雾机和山地遥控耕地机研发成功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构建“山地农机—土壤—作物系统”和“农业部北方农业装备科学观测平台”,以发挥成果应有的作用。
“推进当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核心还是围绕市场的需求来进行生产,优化农业资源的配置。”中科院西安分院 陕西省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 中科院西北生物农业中心主任杨星科研究员强调说。
“要做好‘减二’又‘加三’这道题。”
杨星科作了进一步阐述。‘减二’就是形成一种土地管理新机制来来减少并控制农业生产者对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发展生物农业科研及成果示范基地的引领作用,诸如通过土壤微生物以恢复土壤肥力,生物技术防控病虫害而生产绿色优质农产品;‘加三’就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如支持企业家式农户,发展农庄式的都市农业、养老农业等,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的休闲旅游融合起来,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在更好地满足全社会对农业多样化的需求的同时,形成有产出效益的现代农业业态。
农业难题在田野上, 希望也在田野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千阳苹果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李丙智教授在给果农传授苹果修剪技术
陕西省科学院 中科院西北生物农业中心专家张淑莲、陈志杰研究员、李英梅副研究员与西安市五福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将武 交流种苗繁育技术与发展产业化问题
陈志杰、张淑莲研究员在向任将武村长、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将武传授设施蔬菜绿色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