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映红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6/2/22 9:26:09
选择字号:
唐映红:力挺“民科”反映了科学教育的欠缺

 

心理嘀咕

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么多娱乐明星、微博大号、读者网友力挺“民科”郭英森,与前几年那么多明星权贵热捧王林大师有相似之处。而幕后炒作此噱头的营销号,显然像王林大师一样深谙民众科学素养匮乏的现实,轻易地撩拨就能达到其网络营销的目的。科学教育,我们亟待补上这一课。

这两天,“引力波”再次成为社交网络的热门话题。不过,这次不是来自物理学界的什么科技新闻,而是被某营销号将5年前天津卫视的一档节目视频冠以煽动性的标题在社交网络上传播,特别是以《5年前节目中他首提引力波,遭嘉宾嘲讽,如今他们都欠他一个道歉》为标题热传,截止到笔者撰文,已经接近百万人观看,超过2万人为“同意枪毙方舟子的请举手”的评论点赞。

且不论电视台将一名有争议的人诱导上娱乐综艺节目,是否符合媒体伦理。平心而论,节目的科学嘉宾说话的方式与态度是颇有争议,有需要值得注意的地方,但站在科学的角度,科学嘉宾在自然科学问题上的判断力还是值得信任。

仅从节目中三名娱乐明星罔顾科学嘉宾判断,却力挺郭英森,以及大量的民众几乎一边倒地力挺郭英森来看,有理由让人为一些国人的科学素养捏把汗。尤其在五年后,这事儿又被营销号恶意炒作后,有的名人在微博转发支持,以及众多的读者网民所表现出的力挺郭英森的现象,凸显了我国科学教育的尴尬。

郭英森作为一名“民科”,他所提出的所谓重大的“科学发现”,根本不需要什么物理学界的专家来鉴定,只要接受过完整的义务教育的人都应该能够甄别真伪。可是,很难想象那些娱乐明星,微博大V以及力挺“民科”的读者都是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但是他们显然在最起码的科学素养上有所欠缺。

科学教育不是鼓吹一些科学成果,卖弄一些科学概念,而其根本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科学思维,理解科学方法。就以“引力波”为例,这是一个理论物理学中的科学概念,早在百年前就被爱因斯坦率先提出;前不久美国改进后的LIGO通过激光探测器首次观察到引力波现象。它与郭英森的“引力波”概念完全风马牛不相及。虽然对于大多数民众而言,对理论物理前沿不明觉厉,但至少郭英森的概念毫无科学含量,应该是能够甄别的。这就好比,没吃过松露的食客,虽然不知道松露是什么味道,但店家贩卖的臭鸡蛋显然不是松露的味道。

科学思维的最重要特质就是理性和质疑,对任何呈现的结论或成果,都要有理有据地予以接受或者拒绝。所谓“理”,就是任何科学结论都应该满足逻辑上的自洽,通俗地讲就是要“编圆了”。所谓“据”,就是任何科学的结论都应该得到事实依据的支撑。爱因斯坦提出“引力波”,是经由严密的数学推理,在逻辑上高度自洽的科学假说;而LIGO的观察识别则提供了事实依据的支撑。相形之下,郭先生提及的“引力波”,连概念都说不清楚,毫无任何理据,要接受它还真需要无知无畏的勇气。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么多娱乐明星、微博大号、读者网友力挺“民科”郭英森,与前几年那么多明星权贵热捧王林大师有相似之处。而幕后炒作此噱头的营销号,显然像王林大师一样深谙民众科学素养匮乏的现实,轻易地撩拨就能达到其网络营销的目的。科学教育,我们亟待补上这一课。

□唐映红(心理学学者)(原标题:力挺“民科”反映了科学教育的欠缺)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