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之康 王腾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12/22 12:42:58
选择字号:
听“润枝奶奶”讲故事

 张润枝(右一)与学生在一起

■本报见习记者 王之康 通讯员 王腾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程常常被高校学生冠以“内容枯燥”“照本宣科”“手段传统”等标签,但是在北京师范大学,有一位老师的思政课却总是一座难求,这位老师就是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润枝。

1993年,张润枝从北师大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99年开始为本科生讲授思政课。17年来,她的思政课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在满分为5分的学生评教成绩中,她的得分基本在4.8分以上,去年甚至有几个班打出了4.97分。

在今年的“第十二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单中,张润枝榜上有名,而上过她的思政课的学生都知道,这一荣誉对她来说名副其实,因为“听她的课确实是一种享受”。

巧用“互联网+” 活跃课堂氛围

经过多年的实践,张润枝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在她的思政课上,没有晦涩的理论,也没有乏味的说教,有的是亲切的话语和幽默的讲解。

“如果把我名字里的‘枝’改为‘之’,‘润之’二字是不是更方便记住?”在张润枝的第一堂课上,学生们听到如此别开生面的自我介绍,立刻就被吸引了注意力,而且还被她的幽默逗得哈哈大笑。“我从事思政课教学工作17年了,最初同学们是听润枝姐姐讲故事,后来是听润枝阿姨讲故事,现在都有同学叫我‘奶奶’了,你们是在听‘润枝奶奶’讲故事。”

张润枝还尝试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让思政课变得更加生动,入耳入脑更入心。比如,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几乎是所有老师的“心头病”,但是在她的课堂上,手机反而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信息化日益发达的今天,教师不懂得利用新媒体技术是万万不行的,互联网教学早已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手段。”张润枝说。

她组织助教团队开发了“木铎思享”这一课程微信公众平台。学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在微信公众号中随时提问,助教进行后台整理,教师或当堂解答,或课后回答,公众号同步推送,使学生的疑问得到及时反馈。同时,公众号还设置了《师生对》《微调查》《微书单》等栏目,借以丰富教学内容。

“分层分众教学” 内容“私人定制”

让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的课程是张润枝一直以来的最大心愿。但必须承认的一个现实是,本科生的思政课大都采取大班教学模式,无法聚焦学生个体需求,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难以实现。“所以,要想达成这个心愿,就不能不进行教学改革。”她说,“于是我就强化问题导向,通过多渠道了解学生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实施分层分众教学,将课堂教学与课下延展学习相结合。”

每个学期,张润枝都会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个别访谈、设置课堂学习档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期待和思想困惑,并根据不同情况组建差异性小组,为每个学生“私人定制”教学内容。在实践中,她逐步建立起“面向所有学生的课堂教学体系”“面向小众群体的课下交流体系”和“面向优秀学生的引领团队培养体系”三级教学体系。

以前,不少学生对思政课存有偏见,但在张润枝进行教学改革后,他们的态度却来了个180度的转变,理科生小王就是其中的代表:“这种教学模式非常适合我,张老师因材施教,让我觉得思政课一点都不枯燥了。相反,我还有很多机会和老师交流,并得到指导。”

“分层分众教学”使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率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同时,张润枝主持申报的这一教改课题也入选了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受到了同行的普遍认可。

科研助力教学 传播马克思主义

说起张润枝,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小苏一脸的钦佩:“张老师是个女强人,无论是教学、科研、学生工作还是家庭生活,她总能做得非常好。每当我看到她时,就会感到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鞭策自己,激励我努力学习,一点儿也不敢放松。”

学生之所以会有如此高的评价,是因为张润枝的孜孜以求的态度和务实创新的精神。她深知,“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扎实的学识素养能够为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教学工作锦上添花。所以,在教学工作之外,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为使命,立志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践行者。

近年来,张润枝主持省部级与中央部委委托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多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荣获北京高校优秀德育研究成果一等奖,全国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入选者,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等。

此外,张润枝还兼任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师资库专家、北京市干部教育网络课程授课教师等职务,积极为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政府部门、学校等开展理论宣讲,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是我的责任,我要尽自己所能让更多人了解马克思主义。”张润枝说。

《中国科学报》 (2016-12-22 第6版 动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