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科峰 来源: 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发布时间:2016/12/19 16:31:54
选择字号:
科学家揭示鄱阳湖区本世纪干旱成因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鄱阳湖湖区低水位屡创新低,极端干旱事件频发,对湖区及周边的生产生活等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日前,中科院南京地湖所刘元波团队在鄱阳湖区本世纪干旱及成因研究取得新的进展,相关成果发布于《环境研究快报》、《水文学与地球系统科学》等期刊。

近期,中科院南京地湖所刘元波团队采用1960年以来的水文气象数据、长时序的多源遥感数据和地面定位观测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多尺度的水量平衡分析及归因方法、定量遥感反演及校正方法,结合河湖水文水动力模型的模拟结果,通过建立湖泊水位标准化指数识别了干旱事件,区分了水量收支各要素变化对本世纪以来逐次干旱事件的贡献。

刘元波团队的研究结果表明,本世纪以来干旱事件的强度明显增强,严重干旱事件减少,极端干旱事件增加。从总体上看,入湖流量减少、出湖流量增加、湖区降水减少、蒸散增加对本世纪干旱事件的贡献分别为45%、24%、23%、8%。入湖流量减少归因于鄱阳湖流域的降水减少和蒸散增加以及流域内水库调蓄等人类活动因素;出湖流量增加则归结于长江对鄱阳湖的顶托作用减弱。三峡水库蓄水是秋季长江顶托作用减弱的重要因素之一,导致鄱阳湖干旱强度增加,但目前无证据表明它可单独触发干旱事件;三峡水库泄水会减弱同期发生的鄱阳湖干旱的强度,但其作用并不明显。

该研究对评估鄱阳湖区域水量安全、应对湖区极端干旱事件、未来实施的三峡水库生态调度以及全流域的水资源高效利用等,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赠书|用数学思维理解世界 超薄材料创造磁性之谜
农场安装垂直太阳能电板不会导致作物减产 罕见!七大行星要排队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