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一雪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12/15 18:44:57
选择字号:
应激反应,释放你的重压

 

12月12日,《21世纪经济报道》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出消息称,当日上午,广东21世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健东坠楼,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坠楼原因正在调查中,警方暂未发现他杀嫌疑。有员工称,刘健东可能患有抑郁症。

在警方的调查结果尚未公布之前,公众尚不能妄加揣测刘健东坠楼的真正原因,但有一个词语再次引起公众的敏感神经——抑郁症。

据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去年5月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中国约1.73亿人有精神疾病,包括焦虑、抑郁和强迫症等,其中1.58亿人从未接受过专业治疗。同时,文章也指出,造成如此大规模人群患病的原因是巨大的生存压力。

生存压力大为何会让抑郁的人数增加呢?这里要引出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应激反应。

应激心理三个阶段

现代研究中,科研人员目前将人体在面对应激时的反应归为三个阶段,即警觉阶段、抗拒阶段和衰竭阶段。

在警觉阶段,人体内部会产生各种生理变化,诸如心跳加速、体温与血压则会降低、肌肉松弛等。为了这样的不适,大脑会向肝脏发出指令,令其提供大量的糖供应肌肉;也会提示肺部需要大量的氧气。于是人们会出现呼吸急促的现象。

之后,人体会出现抗拒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体显然已发展出对压力来源的抗拒,即使压力的刺激继续出现,但第一阶段所出现的症状却消失了;另外,在警觉反应时期被搅乱的生理历程,这时也都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时,受到威胁的人会开始通过实际行动去尝试解决问题。这所谓的实际行动,并不完全是积极、正向的,它其实包括了“逃离”以及“反击”两种。具体采用哪种形式,则与个体性格分不开。

最后,人体的反应则会进入衰竭阶段,即垂体前叶和肾上腺皮质无法再继续加速分泌激素,这意味着有机体再也无法适应长期性压力。

在心理学中有另一个经典的实验印证过环境压力对于心理的影响。上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曾经作过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动物实验,将24只混血狗分成两组,第一组在遭受电击时通过学习挤压鞍垫可以中止电击;第二组在电击时无法中止电击。

结果发现,第一组用于挤压鞍垫终止电击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并在此后的情境中依然保持这种行为;第二组则在一定次数的尝试后放弃中止电击的行为,并在以后即使可以逃脱的情境中也放弃尝试逃脱。Seligman将第二种现象称为“习得性无助”。

之后在1975年,Seligman在人类身上重复了上述实验,不过将电击更换为噪音,并且得到了与狗实验类似的结论。Seligman认为,人类的抑郁发展就相当动物的习得性无助,二者都表现为被动、消极、坐以待毙、放弃任何控制局面的尝试、体质量减少、社会性退缩等。

长期应激导致心理抑郁

其实,除了环境能够引起情绪的应激反应,研究人员发现,早年的生活事件,像童年时期遭遇忽视、躯体虐待或性虐待以及早年丧失双亲等,是成年后抑郁发作的主要风险因子。

有研究显示,被剥夺人际交往和安慰的儿童常常表现得很孤僻,与社会人群的交往困难逐渐加重。抑郁症动物模型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论,被强迫远离母猴的幼猴和其他同类几乎没有躯体接触,当这些幼猴长大成为母亲后,它们显得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对自己的后代要么漠不关心,要么表现为暴力和虐待。这些均提示应激性生活事件和抑郁症存在着某些因果关系。

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心理研究与康复中心主任、英国伦敦大学神经心理学博士尹文刚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举了个例子,一位长期与婆婆关系紧张的儿媳患上了癌症,她临终前的愿望之一就是希望与爱人、孩子单独生活在一起。“人的身体包括生理与心理两大部分,心理长期压抑会导致免疫细胞出现问题,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

甚至,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曾在《世界精神医学期刊》上发布的研究称,有严重精神问题的人寿命平均减少7~24年。

心理影响生理指标变化

当然,长期的压抑与无助,让人产生变化的不仅是心理,还有生理。今年8月,我国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教授夏锋团队通过研究发现,长期的慢性压力会诱发肝癌,尤其是慢性乙肝、非酒精性脂肪肝和肝硬化的患者。

该课题组负责人、西南医院肝胆外科夏锋曾对媒体表示,慢性压力可导致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进而影响免疫、内分泌、代谢等系统的功能。在肝癌的发生和发展进程中,交感神经系统通过释放多种神经递质调控肝脏的慢性炎症反应,从而促进癌变的发生。

不仅影响肝脏,大脑也是被情绪波及的受害者。大量研究表明,慢性应激时机体内稳态失衡,一系列的神经生化指标的改变会导致大脑受到器质性损害,包括神经细胞的变性和丢失,细胞萎缩、轴突末梢结构改变以及细胞再生减少,尤其与情绪密切相关的边缘系统,特别是海马结构损害更严重。

当然,处于社会中,多方面的压力避之不及,尹文刚表示,人们也不必谈压力色变,因为适度的应激可以提高机体对于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对抗能力。对心理与生理产生威胁的是长期不受控的应激。那么,如何控制压力,将不良的应激反应变成适度的应激反应,就变得尤为重要。

对此尹文刚给出建议,对于管理者来说,可以采用德鲁克目标化管理,即自下而上定制目标。“减少考核的项目,特别是针对科研人员,不妨给他们更宽松的环境,只有喜欢自己的事业才能出彩。”

如果针对个人,尹文刚建议,还是需要学会自我调节,特别要学会时间管理:“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放下手中的工作,着手进行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听音乐、运动。将工作与生活分开。”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