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为推进“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工作”三期工作的顺利实施,由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办的“第七届重大疾病防治科技创新高峰论坛”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为落实科技惠民的理念,北京市科委、市卫计委以市民重大健康需求为导向,启动并实施“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工作”。该项工作实施七年,为促进首都市民健康水平明显改善、推动北京地区临床诊疗水平和学术水平提高提供了重要支撑。
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成果展示
186项科技成果在医疗机构推广
当天的论坛以“融合创新、健康惠民”为主题,邀请了全国46位院士、知名专家对目前医学科技发展的热点、难点进行探讨,同时,通过成果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对“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工作”前期工作成效进行了回顾和展示。
据介绍,“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工作”通过搭建以领衔专家牵头的十大疾病科技攻关研究网络、编制每类疾病的科技攻关实施方案、搭建十大疾病公共技术平台等做法,支持十大疾病在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方面开展规范、标准、适宜技术的研究。
通过七年的项目实施,目前首都市民对十大疾病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到80%以上;临床研究网络成员单位由88家扩展到149家;已形成20项国际有影响力的创新性成果,研发了300余项新技术、新方法,共制定136项诊疗技术规范和标准,其中55项上升为国家行业标准、指南和规范。
中华医学会王陇德院士表示,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工作推动了健康中国的实践。据悉,为促进“健康惠民”,该项工作筛选了186项科技成果共向5000家(次)医疗机构推广,其中基层医疗机构占推广机构数量的50%以上,培训医师16500人次。
在艾滋病领域,在全国率先提出“锁定及阻断HIV感染关键人群及关键时期”的艾滋病防控新策略,优化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艾滋病首选治疗方案,节省相关医疗费用上亿元。“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为重大传染病防治提供了很好的科技支撑。”解放军302医院王福生院士说。
慢性肾脏病领域,将慢肾骨矿代谢异常诊治技术推广辐射至京津冀近10家医疗机构,指导其首次开展甲状旁腺切除术,使患者不再需要跨省治疗,约2万名透析患者获得治疗并受益。
心血管病领域,通过高龄、高危和复杂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推广,被推广医院手术失败率从原来的10%降低到5%,患者住院时间从8天降低到5天,通过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技术的推广,使每例手术的节约1万元以上。
交流医学科技发展热点
今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相继召开,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健康中国的奋斗目标。刘延东副总理也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把科技创新放在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核心位置。
在论坛开幕式上,北京市卫计委委员郑晋普介绍,“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工作”在北京医学科技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配合该项工作的实施,让更多的医学科研工作者了解北京医学科技管理工作,每年年末都会举行“重大疾病防治科技创新高峰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共同就医学科技发展的热点、难点进行沟通和交流。
当天大会报告部分,王陇德院士、王福生院士、解放军总医院陈香美院士及《英国医学杂志》副主编Merino博士就“慢病防控与健康中国”、“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治现状与对策”、“中西医结合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做高质量的临床科学研究”等方面做主题报告。论坛上还宣布了2016年度“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工作”十大科技进展。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郑焕敏指出,今年是北京医学科技事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举行“第七届重大疾病防治科技创新高峰论坛”,一方面是回顾总结北京医学科技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另一方面也是落实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以及“十三五”规划的具体行动。
以原始创新引领“健康惠民”工作
郑焕敏表示,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9月1日,《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由国务院审议通过。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着总体方案的要求,北京将通过五大任务全面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争取到2020年,北京将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支撑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北京将成为引领世界创新的新引擎,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对于“十三五”北京医学科技如何发展,郑焕敏希望在总结“十二五”工作经验、巩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原始创新,强化科技对健康的支撑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增强辐射引领能力。
此次论坛还针对当前医学科技发展过程中比较共性的热点、难点,分成七个分论坛同时进行,包括“探讨如何更好的贯彻科技体制改革各项举措,加速医疗成果转化,助力推动医学产业发展,促进市民健康”的政府圆桌会议、“疗效比较研究中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如何开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临床科研”、“ 药物临床试验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做好预防医学科技攻关”、“ 前沿科学研究”、“ 临床样本库与数据库发展战略”等。
郑焕敏表示,全国科技创新工作的深入开展及各项政策的有序推进,科技将在保障市民健康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希望各大医疗机构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优化创新环境,调动医学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希望十大疾病领衔专家和核心专家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攻坚克难,加快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让老百姓更多的享受科技带来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