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晓倩)近日,记者从甘肃农业大学获悉,该校农学院柴守玺教授主持研发的旱地秸秆带状覆盖马铃薯栽培新技术通过了联合测产组现场实产测定。测定结果表明,该技术较露地栽培亩增产868.1千克、增产率82.0%,较黑色地膜覆盖亩增产483.9千克、增产率33.5%,适合在年降水250~550毫米的广大旱作区推广应用。
测产田位于甘肃省通渭县平襄镇,对照田为黑色地膜覆盖和无覆盖露地栽培。据介绍,测产示范田的秸秆带状覆盖采用甘肃农业大学新近研发的“双垄沟玉米秸秆就地覆盖”新模式。该技术模式利用前茬可降解地膜双垄沟玉米种植结构,结合玉米高茬收获(留茬5~10厘米)、将玉米整秆就地镶嵌于两行留茬间的小垄上,形成约40厘米宽的带状覆盖,在70厘米宽的大垄上种植马铃薯,秸秆不需异地搬运,不仅取材方便省工,抗旱增产效应突出,而且建立了 “地膜覆盖种植玉米、玉米秸秆覆盖种植马铃薯”的合理轮作倒茬技术体系,可大幅度减少对地膜的依赖。秸秆覆盖后旋耕粉碎还田,有利于培肥地力、种养结合。
该技术秸秆覆盖用量适宜,操作简单易行,是一项生态环保、秸秆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水温综合调控、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绿色增产技术模式。
《中国科学报》 (2016-11-07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