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芳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11/6 21:56:07
选择字号:
2016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在京举办

 

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2016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于11月5日在京召开,论坛主题为“科技传播的引领与创新”。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春法在本次学术年会上致辞。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欧阳自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原院长秦伯益,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杨文志作大会主旨报告。

王春法在致辞中表示,全国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备感振奋。中国科技传播论坛的举办,具有特殊的意义。他说,万物互联重塑了科技传播格局,新的科技传播格局重新界定了科协组织的角色:要最大程度开发利用资源,为社会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科技公共服务产品;科学家和科技新闻工作者要密切互动,准确向社会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引导全社会形成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和求真创新的科学文化氛围。

欧阳自远院士的报告《做科学传播的几点感悟》受到了听众的强烈欢迎。这位“嫦娥之父”从中国探月工程的立项谈起,讲到科普对于科技发展的重要意义,认为科学家有责任做科技传播,科学讲座、科普著作和科普文章都是重要途径。他在报告中,分享了做科普的几点思考:科普要有鲜明的科学主题,生动说明科学原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遵循科学方法,遵守科学道德;对谣言、伪科学问题要清晰解答,以理服人。做科普要科学与人文相结合。做科普要以尊重、平等、亲近和交流的心态,绝不能以教育者的心态,指手划脚教训公众。做科普要激发公众的爱国热情,要践行梦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翟惠生在题为《媒体要成为推动科技传播的生力军》报告中指出,媒体上唱主角的应该是真正关系国计民生的科技报道。科学是文化的应有之意,做有文化的科学传播,与人联系在一起,是未来科技传播的重中之重。新闻传播需要转化,需要将历史、文化和科学转化成群众话语体系;做科学新闻报道,需要新闻从业者热爱生活,了解生活,做一个有激情的生活者,写出有温度的科学生活报道。

秦伯益院士在《中西医百年之争》的报告中指出,中西医百年之争实际上是中医百年存废之争,在认识中西医不同认识方法、不同的研究手段的同时,需要注意科技传播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在科学研究创新阶段新闻媒体不宜抢先报道,应在成熟后新闻媒体再持续跟踪报道。学术交流是在同行内部探讨未知,科技传播是把创新成果与民分享。新闻记者容易盲目报道新的传闻,媒体对于错误报道应该公开纠错。

潘建伟院士的报告题为《量子飞跃:神话、哲学、互联网与未来》。他以中国古代神话开场,介绍了量子物理研究如何实现“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和“筋斗云”,通俗演义了经典世界如何认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潘院士在报告中,以量子通讯为例,展望了量子计算和量子紧密测量在未来世界的应用,令人大开眼界。

杨文志在《迎接新时代科学传播的变革》中指出,科技传播的呈现新特征,信息迭代增快,网络传播成为科技传播的主体,技术手段成为核心竞争点。大众需求成为科技传播重要引领,新闻导入、兴趣驱动和科学解读成为科技传播发展新态势。这就要求科技传播需要众包众筹,专业团队制作专业产品,服务不同需求的科技传播需求。

本次大会同步举行了“光明杯”科技传播奖优秀科技新闻作品颁奖仪式,本届科技传播奖励活动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突出专业性、创新性,注重同行评议;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经过专家评定、网上公示,评选出了优秀科技新闻作品 49 件。其中:一等奖10件,二等奖15件,三等奖24件。

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创办的“科技传播奖”是科技新闻传播领域的重大奖项,今年评选优秀科技新闻作品,以鼓励我国科技新闻工作者的创作热情,提高科技新闻作品的传播力。

本届论坛论文经过专家评选,共评选出优秀论文 63 篇,其中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有10篇。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