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汉小米
车辆行驶到内蒙古通赤(通辽—赤峰)高速公路撒力巴出口附近,一块大大的广告牌映入眼帘,上面写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这里已是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境内。
地处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过渡带、中原农耕和北方游牧交错带的敖汉旗,是典型的旱作雨养农业区,旱作农业生产方式历史悠久。2012年8月,敖汉旗旱作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同时也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地区。
谷物是敖汉旗旱作农业的代表。境内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8000年的黍和粟炭化颗粒标本,被认为是人工栽培形态最早的谷物。敖汉旗是世界小米之乡,小米是这里的主食之一,也是农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近几年,敖汉旗全力实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工作,大力发展以谷子为主的优质杂粮产业,加快推进品牌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并逐步走出一条保护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共赢之路。”敖汉旗农业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徐峰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8000年旱作农耕文明
敖汉旗位于赤峰市东南部,属半干旱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量年均310~460毫米,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同时也被考古界称为华夏第一村。
敖汉旗旗委书记邱文博在日前召开的第三届世界小米大会上介绍,全旗耕地面积38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330万亩,而谷子的种植面积达到90万亩,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第一大杂粮作物。
走进敖汉旗,站在坡坡岭岭、沟沟坎坎一眼望去,到处都是以谷子为代表的杂粮作物,再加上黍子、高粱、杂豆等,形成了当地旱作农业系统独特的景观。漫步在敖汉旗新惠镇,小米加工销售店铺遍布在大街小巷。
根据后期考古和有史以来的文献记载,敖汉旗长期发展谷物和荞麦种植为代表的旱作农业。2015年12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官方微博发布《7600多年前的小米被他们认出来了》,文中称由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赵志军和国外学者通过研究粟和黍的起源与传播后证明,敖汉旗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的1400余粒黍和粟炭化颗粒标本距今8000年,比欧洲地区发现的谷子早2700年,“这里是中国古代旱作农业起源地,也是横跨欧亚大陆旱作农业的发源地”。
“敖汉杂粮,悉出天然”“优质杂粮出赤峰,绿色杂粮在敖汉”的美誉家喻户晓。敖汉的地形气候条件决定了根植于这里旱坡地的粟和黍耐干旱、品质优良等特点,其品质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敖汉旗也因此成为了全国最大的优质谷子生产基地。
地处谷子生长黄金纬度的敖汉旗,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生态环境“全球500佳”的称号,占尽了发展小米产业的地利。2014年,“敖汉小米”跻身于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列。
在徐峰看来,敖汉旗的旱作农业系统一方面保持了连续的传承,时至今日还有古老的耕作方式、耕作工具和耕作机制的痕迹;另一方面,呈现了与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千百年支撑着敖汉旗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百姓的需要。
在这里,女人哺乳、老人患病、婴儿断奶,金黄馨香的小米粥成为首选食物。用赤峰市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会长李瑞的话说,“我们种的是粟、黍谷物,吃的是粟、黍文化,品味的是8000年的旱作农耕文明”。
可与新型业态相融合
敖汉旗“申遗”成功以来,以粟和黍为主的敖汉旱作农业系统声名鹊起,“敖汉小米”逐渐被越来越多消费者认知,已经成为敖汉旗乃至赤峰市、内蒙古“含金量”较高的名片之一。
今年,被“天宫二号”带去太空的种子里面,敖汉旗仅小米就有4个品种,还有高粱、荞麦等共8个品种,总重192克,已经开始在太空孕育新品种。
也是经过多年的努力,敖汉旗谷子已实现了区域化种植、基地化生产、规模化管理和组织化经营。目前,全旗组建了336家种植专业合作社,培育了40多家龙头企业,发展以杂粮加工为主的自治区级龙头企业4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家。
2015年,由66家龙头企业、合作社组建的敖汉小米产业协会成立。该协会的成立,被看成是敖汉小米进入健康发展的转折点,也标志着敖汉小米企业由单打独斗走向强强联合愿景的实现。
为了挖掘小米的健康价值,敖汉旗开始尝试发展有机谷子种植。据敖汉旗旗长于宝君介绍,今年全面启动了创建国家有机农产品示范区工作,计划到2020年,使全旗8万亩有机小米示范基地进入结果期。
目前,通过企业和合作社的带动,敖汉旗有机谷子的面积已经达到了两万多亩。虽然只占谷子种植总面积的1/40,但这种古老朴素的农耕方式让小米有了返璞归真的品质,对当下的农业而言,是守旧也是一种创新。
但当下,徐峰关心更多的是,如何把旱作农业系统的保护与发展结合起来,“调查发现,目前传统农家品种濒临灭绝,传统农业文化濒临消失,传统农耕技艺面临失传、传统农耕记忆等待唤醒”。
在徐峰看来,传统旱作农业不仅可以为目前所倡导的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在思想和方法上提供借鉴,而且对于保护农业生态多样性与农村生态环境、彰显多功能特征、传承民族文化、开展科学研究、保障食品安全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离开敖汉旗时,又看到了那块大大的广告牌,另一面书写着“龙祖、玉源、谷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