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以“信息化背景下科普创新与变革”为主题的第二十三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在南京江苏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开幕。来自全国有关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以及各级科协、科技场馆等机构的专家学者、科普工作者近200人参加会议。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延豪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美国天文学会卡尔.萨根奖获得者、科普作家郑永春作大会主旨报告。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康友主持。
第二十三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开幕式会场
在开幕式致辞中,徐延豪认为全国各地科普工作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科普工作的组织管理者欢聚一堂,共同研讨新形势下科普工作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工作思路、具体举措,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技三会精神、实现为创新发展打造科学普及强大的腾飞之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围绕如何深刻认识新时期科普工作的重大责任、如何精准发力,推动公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如何贴近实践,强化理论研究在科普创新中的先导作用等三个方面,深入论述了新形势下我国科普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推动科普工作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徐延豪书记致开幕辞
开幕式后,美国天文学会卡尔萨根奖获得者、科普作家郑永春首先作了题为《科学家做科普与国家科技创新》的大会主旨报告。郑永春在报告中首先谈到目前我国的科普能力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他面对这种现实发出了“谁来做科普?怎么做科普?科研与科普的关系?”三个命题并分别作出解答。他认为科学家做科普是科学家的天然使命和社会责任,在做科普的过程中应该运用互联网思维,关注科普的公益性与产业化,还要着力推动科普进校园的机制体制建立。郑永春教授的报告引起了广大科普工作者的广泛好评与热烈回应。
卡尔·萨根奖获得者郑永春作大会主旨报告
此外,大会还邀请了8位科学普及与传播理论和实践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作大会报告,从不同方面介绍了科学普及与传播相关内容。大会报告内容丰富、观点新颖、论述精辟,为科学普及与传播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理念、新思路。
除了大会报告,本次研讨会还结合当前科普热点设置5个分论坛,主要议题分别是科普信息化建设相关问题研究、科普能力评估与科普产业发展相关问题研究、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与发展相关问题研究、科普与科幻创作形态与方式变革相关问题研究、“十三五”公民科学素质目标分解的理论与实践研讨。近150名名参会代表在分论坛上发表学术观点,就科学普及与传播创新与变革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本次会议由中国科普研究所、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江苏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承办。此次研讨会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关于科普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科普理论研究界召开的一次盛会。会议紧扣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脉搏,积极探索科普创新和变革理论,方向明确,主题鲜明;与会专家代表围绕科普实践发展重大问题,努力探寻科学普及服务创新发展的突破点,畅所欲言,成果丰硕,为创新发展打造科学普及强大的腾飞之翼,把对科普工作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