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晓岚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5/9/26 23:35:39
选择字号:
钟志华:中国制造与汽车技术转型升级要补基础

 

 
201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9月11日-13日在天津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志华在会上表示,中国制造2025并不是德国工业4.0的中国版,德国工业的发展已经有很多基础工作在前面做了,而我们很多还要补课。
 
钟志华说,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的一个战略,在世界上也备受关注。历史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实际上,制造业是我们综合国力、安全保障还有建设强国的必由之路。
 
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也要以制造业作为主战场,那么现在我们国家的制造业已经增加值占到了全球的20%,应该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现在我们国家总量应该排在世界第一,所以应该是第一大制造大国。但是,大而不强。大而不强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比较高,还有一些关键零部件、基础材料都比较薄弱,有的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进口。像我们通常讲的芯片进口量就很大,所花的外汇成本要超过石油,同时制造业的质量问题比较突出,制造质量造成的损失也是很大的,我们还没有算因为质量问题造成的竞争力的减弱造成的损失。
 
同时,我们产业结构调整的话也是刻不容缓,落后产能过剩,而且这种过剩不断发生,先进产能不足,这样的话导致结构失衡。同时,资源利用率低、能耗高,现在我们的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还有一个就是产业的国际化程度不高,全球化的经营能力不足。
 
另外,我们制造业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刚才讲的除了本身的问题以外,外部发展环境也是给我们很大的挑战。第一个就是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要素供给能力接近极限,以往主要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这个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了,大家数据都清楚,所以我只提一下不详细讲了。同时,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要重塑制造业,强化高端优势,发展中国家也采取低成本的策略承接成本转移,抢占中低端,我们面临一个前后夹击、双向挤压的严重挑战,一方面发达国家要做高端的,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也要做中低端的,所以给我们造成了两头压力,我们原来的成本还有这些要素这样一些优势的话正在逐渐地丧失。
 
从机遇来讲也是很大的,全球制造业面临新一轮的工业革命的重大机遇,紧紧抓住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历史性交汇的机遇将大大加快我国工业化和技术制造强国的进程,世界革命的变革和我们国家的转型升级形成了一种交汇,所以我们有可能抓住这个机遇来实现一个突破,这些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大家都熟悉包括像信息技术、绿色制造、新材料、3D打印等等都会催生很多新的制造业的门类和领域,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制造业不断的融合能够形成新的制造业的业态和模式来获得新的发展空间,这是一个大的方面。
 
中国制造2025内涵是什么?总的来讲,我们可以用两组数字来概括它的主要内涵,第一组数字就是“1、2、3、4、5”,第二组数字就是“5、9、10”,“1、2、3、4、5”主要讲目标理念措施,后面具体讲实施的专项还有集中领域。
 
那么,“1”就是一个目标,就是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2”是要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发展路径实现这样一个目标。
 
“3”是实施三步走的战略,就是以十年为一个阶段,梯次推进。现在我们讲的2025就是从现在起到2025这个十年作为第一阶段,制造强国是不可能在这个十年之内来完成,因为我们有很多基础的工作需要做,所以还有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一直到2045年,我们就能够希望认为有可能基于真正的世界的制造强国的前列,是这样一个战略步骤。
 
“4”就是定出了四项原则,第一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第二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所以我们讲三个阶段实际上是三十年的跨度;第三是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第四是自主发展合作共赢。
 
“5”的话提出五条方针,这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第一条就是创新驱动,推动中国制造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放在首条。第二是质量为先,就是要推动中国制造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转变。第三就是绿色发展,就是要由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制造转变,这三个是三条主线,后面还有一些其他的要求,比如说结构优化,就是说把我们的制造业内部结构优化,其中很重要一条就是微笑曲线,由中间向两端延伸,还有是以人为本,这和创新驱动关联的。
 
大家有时候也问到,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是什么关系?有的人说中国制造2025就是德国工业4.0的中国版,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大家知道德国工业发展经过了1.0、2.0、3.0,现在已经向4.0迈进,有些基础工作已经在前面做了,我们很多还要补课。(马晓岚)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