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禾 来源: 中国科学报发布时间:2015/9/23 9:16:52
选择字号:
研究揭示早期非酒精性脂肪肝触发机制

本报讯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获悉,该所猪基因工程与种质创新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开展长达23个月的高脂高糖饮食饲喂小型猪研究,获得了代谢综合征模型,揭示了能量供应方式从葡萄糖转变到酮体是触发早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生的关键事件。

据悉,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患病率为20%~33%,我国患病率为12%~15%,患病人数达到1.5亿~2亿,并且逐年增加。早期脂肪肝极少受到重视,人类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材料严重匮乏,其发生机制研究一直空白。

据介绍,小型猪在饮食结构、营养代谢和解剖组织学等方面与人高度相似,因而成为开发人类代谢性疾病模型的适宜动物。为了揭示发生机制,牧医所猪基因工程与种质创新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等单位合作,经过长期的高脂高糖饮食,小型猪表现出肥胖、高胰岛素血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持续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经过升高后转为显著降低与人代谢综合征相似的病理特征。(贾禾)

《中国科学报》 (2015-09-23 第6版 科研)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赠书|用数学思维理解世界 超薄材料创造磁性之谜
农场安装垂直太阳能电板不会导致作物减产 罕见!七大行星要排队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