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5/7 9:12:11
选择字号:
时评:高校规定何谓“奇葩”

 

■陈彬

这些天,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某班级设立的一项“班规”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一些人的议论,而这条班规也被冠以了“奇葩”之名。

这条“奇葩”班规的内容是:考试挂科,罚跑10公里,如果班上没人挂科,班主任掏钱请学生吃烧烤。

据说,上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因种种原因,对挂科学生的“罚跑”一直未执行。不久前,该班班主任郭霖与学生们约定一起跑步。第二天,他和全班31名同学一起跑了10公里,包括未挂科学生,“老师都愿意陪他们跑10公里,我们是一个集体,当然也愿意和他们一起跑。”

看来,且不论这条班规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至少它已经激发了他们的集体意识,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单从这点来说,这条“奇葩”班规就值得为其“点赞”。

近年来,被冠以“奇葩”之名的班规、校规在高校其实不在少数。比如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曾鼓励学生“至少应该恋爱一次,无论成败”;比如沈阳化工大学禁止学生寝室吃西瓜;再比如重庆艺术学校舞蹈系曾要求学生长胖一斤罚款50元……总之,无奇不有。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些所谓的“奇葩”规定,就会发现有些规定看似“奇葩”,实则用心良苦,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的这条班规就是其中代表。然而,有些规定则是名副其实的“奇葩”,不但让人费解,更起不到什么好的作用。

于是,我们该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才是“奇葩”?

应该说,近年来随着国内高校对学生培养和管理方式的不断探索,一些之前从未应用的管理方式,开始逐渐出现在校园中。然而,对于这些新方式和新方法,外界投来的往往只有猎奇的眼光,甚至将其视为学校吸引眼球的手段。但事实上,很多颇具先进管理思想的管理手段,可能就隐藏在这些看似不走寻常路的新方法中。对此,我们不应该仅仅以“看热闹”的方式将其一笔带过,而应该对其加以一定程度的重视。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一些“奇葩”规定的确是在哗众取宠,甚至有违教育规律。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新奇规定都要冠以“奇葩”之名,并将其娱乐化。教育方式乃至理念的改变有时就诞生于一条看似新奇的规定中,这就像一株幼苗,我们需要认真呵护。

《中国科学报》 (2015-05-07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