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从河南省农业大学教授、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王吉庆处获悉,自从2010年河南省成立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体系)以来,在河南省农业厅和财政厅的指导和支持下,该产业技术体系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为推动河南省蔬菜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据悉,四年间,体系共培育蔬菜新品种27个,认定品种7个。其中,番茄新品种解决了2008年以来制约河南省番茄生产的番茄TY病毒的问题,解决了长期困扰设施番茄生产的根结线虫问题。解决了春夏大白菜依赖日本、韩国品种,并且容易发生“未熟抽薹”的问题;解决了秋播大白菜依赖山东品种,海洋性气候品种在内陆适应性差的问题。同时使得河南省茄子品种进入到杂交种阶段。
针对13大类蔬菜,体系筛选出适宜河南栽培的优良新品种12个,设计了标准温室和大跨度塑料大棚,获得保护地蔬菜栽培可持续发展物化技术产品3个,建生产示范基地22个,建设蔬菜育苗基地4个,制定发布实施的技术标准13项,获奖成果8项,鉴定成果10项,发表的论文128篇,应急预案9个。
在经济社会效益方面,体系累计示范推广黄瓜新品种、番茄新品种、大蒜新品种及水肥一体化技术48000亩,累计增收1700万元。推广项目物化技术产品,新增经济效益2020万元。推广新型日光温室4500栋,大跨度塑料大棚7000亩,推广新型结构栽培设施,累计新增社会效益7.85亿元。(史俊庭)
《中国科学报》 (2015-05-06 第7版 产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