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中科院合肥大科学中心的成立,不仅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科学家来开展实验研究工作,进行前瞻性的跨学科综合研究,实现重大科技突破,解决重大科技问题,也许将来有的研究成果还可以催生变革性的技术呢。”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罗平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日前,合肥大科学中心已经成立,此次两会,他们建议把合肥国家大科学中心纳入“十三五”规划,纳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目前,该建议已经以安徽代表团的名义提交给了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国家大科学中心作为大型的公共科技创新平台,一般都是依托大的科学装置或大科学装置集群发展而来,就是把一个地区相关联的科学装置协调利用起来,克服各装置独立支持重大科研活动的局限性。如德国的赫姆赫兹研究联合会就是典型的大科学中心联合会,由6个领域、18个科学中心联合起来,每个中心都有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装置。
罗平认为,合肥拥有合肥同步辐射、全超导托卡马克和稳态强磁场三大科学装置以及2个国家实验室、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已经具备建设国家大科学中心的条件。
罗平表示,如果合肥大科学中心能纳入“十三五”规划,将获得更多资金、政策支持。而未来大科学中心将集聚国内外相关科研力量,支撑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科学、量子功能材料、物质与
交叉等前沿领域创新研究,产生重大科技突破,成为国际一流的综合性大科学中心;并且推动科教融合,凝聚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与科学应用的创新人才高地。(王珊 杨琪)
《中国科学报》 (2015-03-13 第4版 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