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国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5/3/10 10:14:35
选择字号:
王红阳院士:研究中国人慢病得用外国人数据

 

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讨论财政预算报告时,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教授王红阳的一番言论,在她所在的医药卫生界别小组引发广泛讨论。

王红阳指出,慢病如今消耗了大量的卫生资源,可是我们始终没有一个国家层面关于慢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同行们出国开会作报告、查文献,用的还是外国人的数据。究其原因,国家预算中从来没有拿出一笔稳定的投入。有的学者自己开展相关研究,申请科研经费,但到三五年资助期满就要结题,而流行病学调查持续20年很常见。

慢病即通常所说的“慢性病”。“国家层面应该安排专项经费。”她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解释,心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都属于慢病,我们国家设有很多研究经费,但缺少做这些疾病的流行病学的固定投入。“这是一个慢工出细活儿的事,哪个部门都不出钱。我们需要在财政预算里面划出一块儿,专门做中国人的慢病调查,哪些病逐年增加,哪些病逐年减少,需要有一个国家层面的数据来对外发布。”

据王红阳介绍,中国很多课题组在做相关调查,但要么调查样本不足,要么调查区域受限,导致发布的各种调查结果非常乱。“公众看到的都是零散数据,不能代表中国。”

听了王红阳一番话,在场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胡盛寿立即表示要“附议一下”。

他举了个典型的例子。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有一个心血管方面的计划,他当时牵头立了一个项目,来开展中国第5次高血压调查。“中国心血管是第一大病,谁都知道,但是没有确切数据,有的是来自小样本或区域的。”他说,但这项调查花完启动经费后,做不下去了。他们去找科技部,科技部表示财政经费中没有相应的支持项目,而卫生部门也没有。

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洁夫提醒说,上一届全国政协期间,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做过一次大会发言,专门讲过慢病防治经费问题,但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对此,包括胡盛寿在内的很多委员认为,今年重提这个话题特别有必要,因为我国慢病的发展形势跟几年前比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中国每年发布一个心血管病报告,用的都是一些估测数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近发布了有关几大常见慢病的流行病数据,有人质疑,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真的有那么多吗?因为没有权威发布,没有一个国家层面、点面结合、严格科学的流行病学调查,引起混乱。

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杨爱明委员说,十几年前资助这种研究可能性很小,中国发展到今天,应该考虑对几大重要疾病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池慧指出,没有科学的依据,就很难作出国家发展的合理规划。国家层面的流行病学调查关系到国家人口安全。我们现在很多数据、药物使用方案等都基于国外。他认为,中央财政应该对全国人口健康状态管理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

黄洁夫当过卫生部副部长,他说这个问题的根源不在财政部,而在卫生部门。每年的财政预算蛋糕大盘子定完后,具体内容是卫生部门去做。他提议,应形成一个统一的提案,以期引起卫计委重视。(原标题:研究中国人慢病 咋用外国人数据)

相关专题:2015两会专题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