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辜波 来源:成都商报 发布时间:2014-3-9 13:59:15
选择字号:
黄洁夫:公共场所禁烟条例将很快出台
 
日前,成都商报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他对控烟、医改和器官移植都做了回应。
 
说到控烟,他说,自从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颁布以来,明目张胆地违规在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吸烟的情况已经明显少了很多。他作为某协会的理事,原来每年开理事会的时候,都会有几个委员吸烟,“但最近开会时,烟枪都会悄悄跑到室外去抽。”
 
谈控烟
 
很多领导干部不抽烟
 
记者:今年有委员提议控烟,但两会上还看到有委员抽烟。
 
答:今年的情况比往年大大好转。特别是有女委员在的时候,我好像还没有看见有抽烟的。
 
记者:您抽过烟吗?
 
答:我从来没有抽过,一吸就特别难受,我说没有抽,从来没有,我不抽烟不喝酒。
 
记者:那这次会议上再看到有委员抽烟,您会上前制止他吗?
 
答:他如果在公共场所抽烟,我当然会制止他,但不会说你别抽烟。我就跟他说我是控烟协会的会长,你看两办的通知。
 
记者:中国要出台公共场所禁烟条例吗?
 
答:对,国家很快就出。
 
记者:现在有没有领导干部找您咨询戒烟的事?
 
答:我想中央的领导干部中间,就我知道的很多都不吸烟。他们最少有一点,他们遵守在公共场合下不吸烟。
 
因为我是医生,同时我又是负责这个工作的,人家问烟草到底为什么有危害,为什么会引起肺癌,为什么会引起心血管的病,为什么会加重这些,很多潜在性的疾病。
 
我吃饭的时候———你知道我这个工作———领导同志就说,黄同志在领导面前是医生,在医生面前是领导,这是一个重要的领导说的。当然我在领导面前是医生,他们就问我这个事情。
 
谈医改
 
有些基层医院的CT机都没用过
 
记者:您提到到基层调研,发现有什么问题没?您觉得医改取得了理想中的效果吗?
 
答:去年按全国政协教科提的要求,我带了十多名专家,去了甘肃、宁夏等省份调研,都是中西部地区,我们去调研以后大家共同的感觉,当然医改有成绩,不要否定医改的成绩,因为医改是一条艰难的路,医改还是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但是问题很多。像我们的保基本、建机制,原来医改的初衷就是,病人都在基层,不要跑到大医院里来,可是现在改革的结果跟我们初衷是背离的。现在很多基层的医院都是钱给多了,设备好了,刚才很多专家都讲了,有些B超,有些CT和X光机从来没有打开过,没有人用,也没有病人要用。
 
记者:这些仪器没有人用,说明什么问题?
 
答:我是协和医院的外科医生,现在每个星期都在做手术。原来我们的大医院,超过万人门诊的大医院只有这么几个,经过这么几年以后比比皆是,太多了,证明什么?病人都涌到大医院来了,这样的医院改革不往前推进怎么行,老百姓真的很难。那么多超万人的门诊,同时有五万人在医院里转,医生每天要看六十到一百个病人,这个不闹才怪。
 
记者:下一步您有什么想法,这样的医改需不需要改变?
 
答:所以像这样的改制必须得有重大的改变,我们调研是代表很多专家的意见。总的意思就是按三中全会的精神,让社会资本发言,进行公立医院的改制和改性。准确地说,社会资本进到公立医院来,推进公立医院的改制和改性。
 
谈器官移植
 
器官捐献和移植委员会成立
 
记者:去年全国器官移植的情况怎么样?
 
答:新的进展我想告诉你们,全国的器官移植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我们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历史的新阶段,中国将走上摆脱依赖死囚器官的历史阶段。现在我们从去年启动以后,到现在全国有1570例的器官捐献,差不多有5000例的病人得到了由公民自愿捐献的器官,获得了新的生命。
 
在同期来比,远远超过死囚器官的捐献,同时在有些医院来说,像广东、北京等很多地方,有38家医院已经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了,当然死囚器官牵扯到法制建设。
 
现在全世界对我们器官捐献移植工作,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个评议,认为中国为亚洲国家的器官的捐献移植工作创造了一个模型,将会带领亚洲国家器官的捐献和移植工作前进,我想这个都是正面的。可是还是刚刚起步,还是一个新生的婴儿,现在可能快一岁了,希望大家一起来帮助,帮这个婴儿长大,长好。
 
一个新的消息,3月1日国家成立了器官捐献和移植委员会,器官捐献是两个部门组成,在国务院的领导下有卫计委和红十字会两个党组来负责组成的,卫计委主导,主任委员是我,下面两个副主任。
 
记者:现在人体器官移植有没有全国立法的计划,已经在启动吗?
 
答:我们有,器官移植有一个条例,现在我们正在对条例进行修订,叫做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正在进入程序。
 
记者:器官移植有没有可能纳入医保报销?
 
答:我希望是。(原标题:公共场所禁烟条例很快出台)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