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佳 来源:光明网 发布时间:2014/9/29 10:44:12
选择字号:
专家提醒用药误区:中药副作用不比西药小

 

每年的9月是全国的安全用药月。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一则错误用药的新闻引起众多网民热议,新闻中有这样一组数据:“我国每年有250万人因错误用药而损害健康,其中20万人因为用药错误而死亡,是交通事故致死人数的2倍。”为何用来治病救人的良药竟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隐形杀手”?光明网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良药也可致病,“尚不明确”不代表没有副作用

医学博士徐京杭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的副主任医师,经常诊疗各类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在她多年的从医经历中,有一位患者让她印象非常深刻。

“我们科室曾经接收过一位中年女性患者,送过来的时候已经接近肝衰竭了,我们在排查病因的时候,发现不是病毒性肝炎,也不是免疫性或者酒精性的肝病。”常见的几大类肝病病因都不是,徐京杭非常着急。

当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都在下降,徐京杭无意中得知患者之前因为头发白的问题,一直都在用首乌来黑发。“首乌伤肝啊,我们赶紧让她停掉,并积极对症治疗,幸好,还是救过来了,事后问病人为什么不早告诉我们用了首乌,她一脸无辜地说,首乌算什么药啊。”

在徐京杭的工作中,这类病例总是让她非常惋惜,因为这些患者并不是因为得了什么万不得已的病吃药,才造成药物性肝损害,而很多时候只是为了调养一下身体。“老觉得自己哪儿不对劲,就泡个药酒补身体,或者扭伤了,贸然尝试中药偏方。”

徐京杭坦言,在药物性肝损害的研究领域,西药化学成分明确,经过多年的研究,可确认哪些会造成对肝脏的损害,说明书中也会标明,即使发生药物性的损害,他们也容易找出病因对症治疗。但在中医领域,不仅大众对中药的副作用认识不足,由于成分不明确,专业的医学研究领域也甚少对中药进行毒理性的研究,她所在的科室,由于吃中药而造成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非常多。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主管药师赵宁,长期从事药房运营和药事管理,对徐京杭所说的现象深有感触。

“我们在看说明书时,会着重看不良反应一栏,一般西药这一栏篇幅会很长,而中药一般只有几个字——‘尚不明确’,很多患者来药房拿药的时候,一看西药的说明书,不良反应这么多,都不敢吃了,经常要求退药,一看中药这边没什么不良反应,加之多年来对中药副作用小的观念根深蒂固,就很放心。”

赵宁对这种现象也很无奈,作为一名专业药师,他经常要耐心地跟患者解释:“尚不明确不代表没有副作用,而不良反应是把不同体质人的情况全都囊括进去,两种药都可能有风险,而且吃中药造成的伤害可能并不比西药低。”

医疗资源有限,医患沟通不充分

在我国,医疗资源紧缺,医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要面对多位病患,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医生快速地了解你的病情,并作出最准确的判断,这不仅是对医生的考验,同时也对患者提出了要求。

马凌悦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抗感染药物专业的临床药师,她在和医生一起出诊时发现,就诊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到医生与患者的沟通效果。“对比普通门诊和特需门诊的情况,的确不一样,普通门诊时间短,一上午要看几十个患者,平均每个患者不到十分钟,这么多人排号等着,医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详细询问患者的情况,只能根据现场患者所说的情况来用药;但是特需门诊就不一样了,因为人数相对比较少,医生有更多的时间详细询问患者,能诱导出很多关键的信息,这在诊疗过程中非常重要。”

在马凌悦看来,在医疗紧缺状况一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特需门诊式的服务,这就要求患者在看医生之前,把自己的病情梳理好,包括此前得出过什么诊断、用过哪些药、怎么服用、疗效如何、出现过哪些症状、有何不良反应等等,都需要向医生说明,医生掌握的情况越全面,诊疗才能越准确,同时也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退药现象。

王惠珍退休前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药剂科副主任,现在每周依然会有一天来到医院药物咨询室接待患者的咨询,在光明网记者前往办公室采访时,正好碰到前来咨询的一位病人。

“大夫,你看我吃的这个药,降尿酸,疗效非常好,而且是中成药,副作用很小,但大夫说要马上停,说是对肾脏会造成二次损害,你看我还敢不敢吃?”这是王惠珍在日常咨询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患者觉得某种药疗效很好,但医生会叫停,这令患者非常不理解。

对于在咨询中经常碰到的这类病人,王惠珍在表示理解的同时也非常担忧。

“我们用药前一定要有意识,同时用多种药时,可能产生相克作用,虽然你有很多病,但并不是吃很多种药才是最好的方案,具体情况一定要跟医生沟通后,再决定用什么,舍弃什么,做出权衡,这非常重要。”王惠珍说。

徐京杭也认为,用药其实是一个权衡利弊的过程,有的药虽然对某种病有疗效,但服用之后可能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伤害,这时就要在这之间做一个权衡,如果疗效很小,那最好不要用了。如果无法避免,那用药就要进行密切的观察,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即使是同一种病,在用同一款药的时候,还要考虑个体差异,有的人用了没事,但有的人就会非常危险。

作为一名临床药师,马凌悦经常能接触很多错误用药的病患:“从医生那里开好对症的药是一方面,自己能不能遵医嘱服用也同样重要。”马凌悦建议,患者如果对用药方面有疑问,现在很多大型医院都配备免费的药物咨询室,可以到这里找专业的人员咨询。

结合临床经验,马凌悦对患者能否准确用药也充满担忧,很多患者不听医嘱,自行加量或者减量服用药物,轻者延缓治疗周期,重者可能导致死亡。

“我们在与同行交流时曾经听过一个小男孩自行服用止咳类的液体药物,大大超过应有剂量,结果发生了严重的呼吸抑制,没有抢救过来,虽然这个个案可能跟患儿自身体质有关,但如果当时家长能仔细听医嘱,或者回家看看说明书,哪怕孩子吃药时在旁边看着按规定剂量内服药,也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马凌悦遗憾地说。

药品市场鱼龙混杂,购药风险高

你是否曾经遇到过这种情况?小区门口经常会出现穿着白大褂免费测血糖、测血压的“医生”,在你听喜爱的电台节目时经常会插入一些药品广告,周围的熟人向你推荐具有神奇疗效的各色保健药品……近年来,随着人们的购药渠道渐趋多元,购药风险也随之提高。

经常跟各类药物性肝损害患者打交道的徐京杭医生,会遇到各类因用药错误而造成肝损害的患者。“一些患者来医院就诊时,我们会问他吃了哪些药,很多患者就是听信一些不正规的药品广告,而造成严重后果,比如一些糖尿病的广告,宣称能快速降压降糖,事实上疗效确实如此,但患者不知道,疗效是以损害身体其他器官而换来的,得不偿失啊!甚至有时候还能造成生命危险。”

徐京杭建议,如果对自己的病症没有把握,一定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检查后再开相应的药品,因为即使病症的表现相同,病因也有可能不同,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服用相应的药物。

“很多药品或者保健品公司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专门到老年人比较多的小区免费测血糖和血压,然后借此机会来宣传和售卖自己的药品和保健品,这些销售人员不一定有医疗常识,如果用错药,是会出人命的。”徐京杭说。

同徐京杭一样,在药物咨询室工作多年的王惠珍同样对药物滥用深有感触。“因为我们这里的咨询免费,所以不仅是患者来咨询,有的人直接抱着一大瓶在国外高价买来的鱼肝油,或者保健品就过来咨询了,问这好不好。或者他觉得最近不舒服,不知道是不是跟服用保健品有关系,每到这个时候,我就无法给一个确切的答案,因为这不是药品,我们对这些保健品没有研究。”王惠珍说。

其实徐京杭在查询国内外关于药物性肝损害的资料时,早就发现一些病例是因吃保健品而引起的,这些情况并不少见。

“至少在我们同事的圈子里,如果谁身体出问题,我们去探病的时候没人拿保健品去。”徐京杭说,“在国外一些权威的医学杂志上早就刊登过很多保健品损害健康的文章了。比如说一些美其名曰的养生茶,或者滋补液等等,对肝和肾都有可能造成损害,如果我身边的人问我对保健品的看法,我的建议就是能不用就不用,特别是在没有搞清楚到底是什么成分的时候。”

如果不是通过广告,而是在药店买药,就一定可靠吗?

“在我们国家,开药店必须要有执业药师证,这点不用怀疑,但你去药店买药的时候,推荐给你药品的人是不是药师就不一定了。”在赵宁看来,一些药房不仅缺乏真正有资质的执业药师给予指导意见,而且因为有商业利益的考量,并非推荐给你的药品会是最适合你的。(原标题:警惕错误用药风险 专家:中药副作用不比西药小)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