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丙奇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9/25 8:52:12
选择字号:
熊丙奇:回归大学正道不能仅靠吐槽

 

■熊丙奇

9月12日,复旦大学2014级新生开学典礼分为本(专)科和研究生两场举行。在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3000多名复旦大学2014级中外本(专)科新生时,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的开学典礼致辞充满了理想主义。他建议学生们要“在复旦悟道”。“如果学校的教育只是重视专业的知识教育,而不重视德行的培养,那么很可能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指出,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否则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而已。”(澎湃新闻9月13日)

对于像复旦大学这样的大学,确实应该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以能力而不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否则,学校就会沦为“职业培训所”。可是,大学不能只有这方面的认识,而没有实际行动。关于今天的办学,高校需要反思两个基本问题,其一,大学做好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吗?其二,在专业知识教育之外,大学从哪些方面来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让他们的德性和知识同步发展?在笔者看来,今天的大学已经偏离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正道,导致通识教育缺失,专业知识教育也没有到位。

教育有两方面基本价值:一是功利的价值,给学生职业化、技能化的知识与技能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改善生活;二是非功利的价值,给学生非职业化、非技能化、非功利化的通识教育,完善学生的人格,让学生有更健全的身心。目前我国的教育,首先存在功利化的倾向,非功利的价值被淡化,甚至被淡忘;其次,剩下的职业化教育内容,也在一些大学,尤其是“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院校里被边缘,在这些大学里,人才培养已经让位于学术研究,并非第一位的工作。

因此,在大学校长感叹学校只重视专业知识教育时,很多人不以为然,甚至调侃“何不食肉糜”。此前,清华大学学生曾针对学校淘汰“非升即走”的讲师而向学校请愿,得到舆论的广泛支持,这反映出整个社会对大学不重视人才培养、不重视本科生教学的不满。在对本科生的专业知识教育方面,我国大学普遍存在课程陈旧、教材老化、跟不上时代的问题,加之教师不投入教学、不认真备课,不把学术研究中取得的成果用到教育教学中,导致不少大学生认为大学学习“学难致用”,“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成为大学一景。

本来,大学每位教授,包括院士都应该给本科生上课,教育部也早在10年前就要求高校建立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制度,可至今这一制度在高校并没有切实建立。复旦大学校长也曾在演讲中批评大学教授极为功利——在2010年的第四届复旦基础教育论坛上,杨玉良谈到,有些教师除了与个人科研有关的文献外,少有时间读书,布置给学生的学习资料,自己并未查证、读透,以致学生抄袭也无从发现。有些教师不仅做不到学问起点高于学生,连实事求是的基本态度也不具备。如此师道,必然危害学生的成长。

专业知识教育没有做好,而非功利的教育在大学里就更加欠缺了。在国外实行通识教育的大学,做好非功利的通识教育,主要有以下措施:实行完全学分制,给学生充分的选择课程的空间,有的大学选修课高达60%以上;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给本科生配备导师,让导师指导学生的学业规划和人生发展;完善寄宿制教育,把学生宿舍作为完善学生的重要学习和生活空间,创造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机会;推行学生自治,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同时在参与学校事务管理、决策、监督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责任意识。

与国外大学这些做法相比,我国目前号称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只是学年学分制,学生选课空间很狭窄,必修课高达80%,还包括一些学生不愿意选修的课程。研究生导师制因学生规模过大而出现导师不导的现象。尤其是给本科生配备导师方面,大多数学校只在学生作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期间,给学生配备导师,可对于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有不少学生在就业压力之下,将其视为鸡肋。寄宿制教育的价值在目前的大学里更是难以体现。在实行货币化分房之后,教师大都已经撤离校园,学生很难获得和老师共同交流、生活的机会。学生自治,和学术自治、教授治校一样,都在大学里很难推进。不少大学的学生会组织,已没有学生自治的任何色彩,只是行政的附庸,充斥着利益和交易。

大学校长应该对大学的教育现状有清晰的了解,不能只是吐槽,而应该身体力行地转变。校长要求学生不要只重视专业知识教育,那么首先应该让学校充满人文氛围,倡导通识教育,完善本科生学分制、导师制、寄宿制,推进学生自治,至少应该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核心工作,把专业知识教育做好,否则学校既没有通识教育,又无专业知识教育,还能给学生什么教育呢?我国大学教育的空心化,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这迫切需要教育部门和大学高度重视。

《中国科学报》 (2014-09-25 第5版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