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舸 贺根生 石世桢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4/9/23 14:03:57
选择字号:
粉垄新技术湖南首秀 助力杂交稻增产约10%


 

科学网邵阳讯(记者 成舸 通讯员 贺根生 石世桢)9月18日,一项由广西省农科院联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共同承担的“水稻粉垄栽培示范”项目,在湖南省隆回县通过了由湖南省作物学会组织的现场测产。测产结果表明,实施粉垄技术对杂交水稻的增产效果明显,幅度可超过10%。

18日上午,由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屠乃美任组长的专家组冒雨来到了隆回县羊古坳乡的韩家铺村,在示范田里选取了两丘种植品种相同、土壤肥力和管理水平基本一致的相邻示范田块进行比照测定。两丘示范田块均种植两系法杂交中稻“深两优1号”,面积均在一亩以上,但一丘实施的是常规习惯耕作,另一丘于今年4月实施了粉垄耕作。在专家组的现场指导下,经人工收割、称重、测定含水量等程序,最后测算实际产量发现,粉垄耕作示范田较习惯耕作对照田的平均亩产增产稻谷66.83公斤,增产幅度达10.17%。

据了解,粉垄技术是对传统耕地方式的一次重大改进,是指在拖拉机上配装螺旋型钻头耕具、高速旋转横向切割粉碎土壤的新型耕地方式,由于变传统的“翻耕”为“粉碎”,无需翻转土层即可实现深耕深松,彻底改变了过去的耕地方式,在不增加总耗能的前提下,不仅可大幅超越拖拉机耕作深度且不乱土层,还可将传统犁、耙、碎等作业程序一次性完成。

粉垄技术发明人、广西省农科院研究员韦本辉告诉记者,该技术6年来已在广西等9省(区)的13种作物上推广应用,并得到当地农民的高度认可。此次在杂交水稻发源地湖南省进行示范和测产,得益于与袁隆平院士领衔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等单位的首度合作。

韦本辉表示,作物根部以下的深层土壤是一个天然“养分库”,但传统的耕作方式使得对该部分养分的利用率较低。而粉垄技术不仅具有极强的增产潜力,还有利于减少田间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及提高深层土壤的蓄水率,体现了袁隆平提出的“良法、良田、良态”的统一,如能与“良种”更好结合,将有望为我国的超级稻攻关做出更大贡献。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