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琦 来源: 中国科学报发布时间:2014-7-22 8:00:14
选择字号:
我国首次在北太平洋海域布放锚碇浮标

本报讯(记者陆琦)7月21日,记者从国家海洋局获悉,中国第六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于昨日在北纬55度59分、东经172度60分的北太平洋海域成功布放一套锚碇浮标。

据悉,这是我国首次在北太平洋海域布放锚碇观测浮标,对于我国获取北极中高纬度海气界面的长期连续观测数据、了解北极定点海气界面要素变化特征、分析其对全球气候系统,特别是对我国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船时20日上午8时30分左右(北京时间7月20日上午5时30分),正在白令海区域的“雪龙”号停船漂航,以迎风顶流的姿态开始浮标布放作业。此处海域水深3800多米,是较理想的布放区域。

船时8时40分左右,浮体被送入海中。船员和考察队员一边下放事先布置在船舷边的缆绳,一边赶到船艉将早已在飞行甲板和后甲板上铺好的总长5000米的缆绳、防止缆绳接头与海底摩擦的浮球布放入海。

船时10时50分左右,重达4.4吨的拖底锚链和水泥重块入海。船时11时,从国内传来的信息显示,浮标工作正常,已能传输信号数据。

据了解,此次布放的锚碇浮标系统由浮体系统和锚碇系统组成。浮体重2.3吨、直径2.4米,浮体上部装有温度、气压、风速等气象观测设备,下部装有海面表层温度、盐度探测仪记录器,观测到的相关海气数据可按设定时间通过铱星传回国内。为保障浮标正常工作,获得较长期的固定点位观测数据,浮标上除配有蓄电池外,还备有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设备。

由于极区环境恶劣(风大、结冰、海况差),在极区锚碇浮标成功获取数据的难度较中低纬度要困难得多,国内外布放的量也很少。因此,极地海域缺少长期定点连续观测数据。该套浮标的成功布放并运行,将改变这一状况。

《中国科学报》 (2014-07-22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资讯 相关论文
图片资讯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资讯排行 一周资讯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