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夷山 来源: 中国科学报发布时间:2014-6-30 10:25:21
选择字号:
武夷山:影响因子定义最好调整一下

■武夷山

JASIST杂志2014年第3期发表Peter Heneberg的文章,《可引文献与其他文献构成的两个平行世界:过多的委托撰写的观点性文章拔高了科学计量学指标》。该文章用数据表明,某些期刊的“不可引文献”已经异化为人为“提升”影响因子的手段了。

当初定义影响因子时,有关学者认为,被引用的肯定是研究论文和综述评论文章,故把其称为“可引文献”,而社评、读者来信、新闻、观点等则称为“不可引文献”。在计算影响因子时,分母是某期刊在统计年的前两年发表的“可引文献总数”,分子是该期刊在统计当年获得的引用次数。而实际上,“不可引文献”是完全可能被引的。比如,笔者对《科学》和《自然》的“News and views”栏目的文章,引用过不知多少次了。这类文献不属于正规论文,故统计时不进入分母。但是,它们照样可能被引用,即进入分子。于是,某些期刊在有意识地操纵或无意识地利用“不可引文献”这个“杠杆”。

本文特别研究了Commissioned Opinion Articles(字面意思是“委托撰写的观点性文章”,以下简称“观点文章”)。所谓“委托撰写”,隐含之义是它们不属于自由投稿,很可能不走同行评审流程。所谓“观点文章”,就是对种种事物发表个人看法的文章,既然是看法,就不一定需要有十分严密的论证。事实上,此类文章有很多就是期刊编辑部的人自己操刀的。Peter Heneberg选择了11种著名期刊作为剖析对象。这些期刊中,原创论文所占比例从12%~79%,单是社评这一种“不可引文献”所占比例就达到11%~44%,应当说不可引文献的比例相当高。

他发现,观点文章发表3年后的被引量占到了这些期刊被引总量的3%~15%。另外,这些期刊的被引总量中还有4%~15%是来自其他刊物的观点文章,而不是来自其他刊物的研究性论文。总起来说,这些不可引文献的被引量和来自不可引文献的引用量可能占到某些期刊被引总量的30%!应当指出,早在影响因子指标问世之前,一些期刊就时常发表观点文章,其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普通读者——他们不一定读得懂专业文章,但可以读懂观点文章。不能说,所有编辑部都是有意识为提升影响因子才大发特发观点文章的,但这类文章带来的引用量不可小觑。

在“利用”不可引文献方面,《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和《柳叶刀》这三种刊物尤其严重,即不可引文献的被引量和来自不可引文献的引用量占本刊被引总量的比例较高,而《科学》《自然》与《细胞》三大名刊的问题则没有那么严重。某些名刊的自引量比其他多数刊物的总被引量都要高,而多数自引来自于“观点文章”。

因此,我们得出结论:不可引文献那个平行世界扭曲了科学计量学指标所应该反映出的真实图景。

既然“不可引文献”其实是可引的,影响因子定义中的分母就应该改为全部文献而不仅仅是可引文献,这样,有人想钻空子的话就没那么容易了。当然,永远会存在这么一批人,他们不是靠吸引高质量文章来改善刊物质量,而是挖空心思来操纵计量指标。

《中国科学报》 (2014-06-30 第7版 窗口)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资讯 相关论文
图片资讯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更多
一周资讯排行 一周资讯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