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华 杨保国 来源:工人日报 发布时间:2014-6-13 10:15:07
选择字号:
大学设立“重点班” 象牙塔里也“掐尖”

 

德国《先进材料》近日发表了一篇在石墨烯的光电调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的论文。论文的第一作者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级严济慈物理科技英才班的学生戚骥。戚骥在本科学习阶段即能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优异表现被中国科大作为当前正在进行的一项教育改革试验的成果之一加以“标记”。

2009年3月以来,中国科大与中科院有关研究院所联合创办了11个科技英才班,用来“对特别优秀的本科生进行重点培养”。这些英才班涉及基础科学、战略高技术等多个领域和新兴交叉学科,基本覆盖了中国科大本科教育的主要学科。

在中国科大,科技英才班私下里被一些学生称为大学校园里的“重点班”,学校为“重点班”配备最优质的师资力量,甚至给予每个“重点班”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都有到国外一流大学进行研修的机会。戚骥就读的严济慈物理科技英才班正是这11个“重点班”之一。

一些教育界业内人士对这种实验既充满期待,也表示谨慎关切:优质教学资源向少数学生的倾斜,是否有可能给普通学生带来资源分配上的不公平?“吃大灶”学生会否营养不良?

给尖子中的尖子“开小灶”

对于科技英才班的学生,中国科大给出的培养定位是:为国家培养世界一流科学家、研究工程师和其他领域杰出人才。

为了让这些“未来的科学家”享有合适的成长环境,中国科大为他们提供了很多“特权”。学校为“重点班”的学生制定了“特别” 的课程设置,为他们提供前沿实验室,选配最优师资力量。

卢嘉锡化学英才班2010级学生安琳娜大二上学期就进了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梁高林教授的课题组,大二暑假开始独立承担课题,开展有关表面拉曼共振研究,此后还参与了研究生的6个课题。 在老师指导下,安琳娜发表4篇SCI论文,其中第一作者一篇;5所美国名校向她伸出橄榄枝,提供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学位。

“只有亲身参加科研,才知道如何学习背景知识、参阅文献、发现问题,如何使用仪器、分析实验数据、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使我感到快乐。”安琳娜说,美国几所名校看重她的,主要是比较扎实的科研经历。 “除课程外,英才班授课老师也是最好的,有的是从国外请来的‘大牛’,这为我到法国学习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目前在巴黎高师深造的华罗庚班2010级钱子诚说。

巴黎高师数学系去年在全球只招10位国际学生,钱子诚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

“吃大灶”学生会不会营养不良

给予“重点班”学生各种优质资源,是否会给普通学生带来资源分配上的不公平? 在该校副校长蒋力看来,这种担心显然是多余的。大多数时候,“重点班”学生和普通班的学生在上课、课余生活等方面并没有区别,都是在同一个锅里“吃大灶”。而“重点班”学生之所以有“开小灶”的机会,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大灶”中没吃饱。

中国科大各英才班分别与中科院共建研究所制定了《滚动调整机制实施细则》,实行多次滚动调整,形成有效的多元选拔机制。每一个学生都有进入重点班学习的机会,当然,如果进入“重点班”后,“吃不下去,消化不良”,那就不得不重回普通班。

据了解,英才班初次选拔时,每班30人左右,可通过学科竞赛保送、自主招生和从当年录取新生中择优等方式选拔。新生择优选拔由学校统一组织发布信息,具体选拔条件和要求由各英才班自行制定,通过笔试、专家面试等形式综合考察,着重考察学生的专业发展意愿和发展潜能。英才班同时也面向相关学科其他年级学生选拔。 各英才班实行动态管理,学生进出渠道畅通。“滚进来”不难,“滚出去”也易。

各英才班根据学生个人意愿和学习情况实行滚动,学术兴趣发生转移或不适应拔尖计划培养模式的学生可分流到普通班;其他学生中特别优秀者,可自己申请或任课教师(导师)推荐,经过联合专家组考察进入英才班。为保证英才班相对稳定,原则上要求在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即三年级之前)完成滚动,比例一般不超过30%。 “英才班的学生中,既有教授推荐的某个成绩并不十分突出的学生,也有无法跟上学习节奏而自动退出的。”物理学院副院长王冠中说。

“掐尖”能否培养出顶尖人才

前不久,严济慈英才班2010级杨镇斌同学与密西根大学的两位教授合作,在国际著名高能物理期刊《高能物理杂志》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今年8月将赴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他,目前正在与这两位教授合作另一篇论文。杨镇斌表示,他科研上的收获,得益于去年暑期到密西根大学两个月的交流。

严济慈班项目助理曾长凎教授对此很自豪:“我们能让每个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到国外一流大学研修一段时间,费用主要由学校承担。”去年,严济慈班34名学生暑期到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名校,进入相关研究小组。

“把好苗子送到世界上最先进的地方去学习,这好比‘借鸡生蛋’。”中国科大党委副书记蒋一表示,科大英才班超过40%的毕业生出国深造,不要担心他们今后不回来,近几年许多高端人才纷纷回国并作出了重要贡献,就是证明。

截至目前,英才班共招收1556人,已毕业485人,其中459人毕业当年继续深造,包括196人到国际一流名校,263人保送到国内著名科研院所和高校,读研率94.6%,这大大超过全校72%的平均读研率。

这个结果让主管副校长陈初升感到欣慰:“英才班毕业生读研率远高于全校平均值,显示出投身科研的志向,培养质量也远高于全校平均水平,初步达到了创办科技英才班的目的。” 尽管极高的读研率能够大致显示出英才班学生毕业后的择业取向,并且他们的职业规划也大多正按照拔尖人才实验的道路走下去,不过“未来科学家”的成长过程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一些教育界内部举行的研讨会上,中国科大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备受关注。有人将其提高到可以回应“钱学森之问”的高度,也有专家认为,国际顶尖科研人才的培养非常需要一个各方面环境都合适的理想土壤,相比较某个单方面的“狂飙突进”,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更加重要。

中国科大校长侯建国认为,尽管现在给“英才班”下任何结论为时尚早,不过学校的这种改革尝试目的只有一个:把孩子培养好。(原标题:《大学设立“重点班” 象牙塔里也“掐尖”?》)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