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定伟 龙江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4-11 8:25:23
选择字号:
叶定伟 龙江:中国癌症诊疗差距在哪

叶定伟 龙江
 
■叶定伟 龙江
 
不同的国籍、肤色、人种,都会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一个共同的“杀手”——癌症。我们总是喜欢“晒”出自己的诊疗效果和五年生存率,来和欧美发达国家“比高低”。
 
今天,我们换一个视角,从中国和欧美发达国家常见肿瘤的发病趋势、早期检出率、科普教育入手,看看我们的抗癌之路和先进发达国家还有多少差距。
 
筛查意识缺乏 制约治疗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的大肠癌发病率已经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目前,结直肠癌已经被认定为一个典型的“富贵病”,在城市地区发病率每年以4.5%的速度在增长。我们发现,和欧美发达国家相似的发病率背后,中国大肠癌患者中早期诊断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超过80%的患者确诊大肠癌时疾病已发展至中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制约了治疗效果。
 
临床中,大肠癌中的原位癌无需“开腹”,通过腹腔镜引导下的肠癌根治术,便能实现在较快的时间内摘除病灶,无须后续的放疗、化疗,就能获得基本治愈。大肠癌I期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一项历时3年在闵行社区大肠癌筛查的数据显示,癌前期病例检出率达到1830/10万,大肠癌检出率201/10万,早期12例,早期发现率达到33%。远远高于本市大肠癌早期诊断率11%,起到了尽早发现、及时诊断、早期治疗的效果。
 
如今,肠镜、便隐血实验、肛门指检、CEA和CA19-9等肿瘤标志物都是早期发现肠癌的利器。不过,现实情况是,很多人忽视了前两项检查。体检时外科医生会做指检,可多数人觉得不舒服或不好意思,选择了放弃,也有很多人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时因害怕肠镜检查,放弃发现早期大肠癌的黄金机会,错失治疗最佳时期。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妇科肿瘤的宫颈癌中。上海地区,女性生殖道癌症中宫颈癌是排在最后面的,且发病率逐年下降。但从全国来看,其发病率就比较高,主要原因是很多农村妇女缺乏早期筛查的意识,也不做体检,往往出现了阴道出血等症状时才去就诊,初诊时往往已经是中晚期了。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宫颈癌早已不是一种常见癌,究其原因,巴氏涂片等宫颈癌早期筛查理念以及宫颈癌疫苗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生率,即便发生也往往都是早期病变,通过手术便能实现有效根治,生存期也有了更久的保障。
 
治疗规范与否关系患者预后
 
规范,它是肿瘤治疗的一条生命线,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期。手术中,肿瘤的规范治疗指的是在不破坏瘤床的条件下,精确、无误地摘除病灶。而从大的方面而言,治疗必须依照国际NCNN诊疗指南这本肿瘤治疗的“圣经”,严格进行。
 
在实际操作中,中国肿瘤治疗要做到“规范”二字任重而道远。尽管指南被誉为治疗的“圣经”,但是不同的患者病情千差万别,所有治疗方案都需要经过综合诊治团队的讨论后,依据每个患者的个体情况、治疗获益程度,做出规范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随着诊疗机器的推陈出新,躲藏于肺部和头颈部的微小“结节”被准确地“抓”了出来。良恶之辨,切留之择,既考验着大夫,也是摆在患者眼前的一道两难选择。此时,无论结节好坏的“一刀切”,都将会给患者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此时此刻,规范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而言,甲状腺肿瘤或者肺部结节临床诊断为良性,应注意平时定期进行医学检查和随访工作,关注结节的形态变化。如果一名患者被怀疑为癌症,首先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和影像探查,有条件的医院应该做细针穿刺检查,通过诊断中的金标准“病理”来明确结节的良恶以及病理分型,再根据诊断的结果决定是否手术、手术方式以及切除范围的选择。
 
规范还有一层含义就是个体化的综合治疗。肿瘤患者的治疗必须以诊断金标准——病理为依据,实施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同一个癌症,不同的分型、不同的分期、不同的年龄,治疗方案也应该在指南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以保证每个患者能够最大程度地获益。
 
以女性高发的乳腺癌为例,乳腺癌治疗因人而异,一般而言,对于临床早期(即一、二、部分三期早)的患者,主要施以手术治疗。对术后检测还有复发高危因素的病人,应作术后辅助全身治疗;部分Ⅱ期和Ⅲ期的病人,可根据病情,先行全身性治疗,待缩小病灶后,然后再行根治手术。而Ⅳ期有远处转移不适宜手术治疗的患者,可用药物治疗。
 
肿瘤治疗只有在这样严谨、科学、规范的六字指引下,才能使患者获得较好预后的可能。
 
科普缺失错过治疗黄金期
 
肿瘤从最初的产生、发展到最后的扩散,整个过程一般历时多年,其间的“癌信号”也时常向我们警示。但是,科普教育的缺失,让我们时常对这些早期“癌信号”视而不见,特别是一些非特异症状的早期信号,我们经常忽视或者漏诊,进而错失了治疗黄金期。相反,欧美发达国家的健康教育、防癌抗癌宣传立体而深入。对于癌症的早期信号,人们的脑海中也始终紧绷一根弦。
 
在诊疗中,有些肾癌早期患者可以出现非特异症状,但极易被忽视,往往仅关注于表面病症的治疗,殊不知有更具威胁的“定时炸弹”潜伏在体内,中年突发高血压或糖尿病就是如此。通常,肾癌伴发的高血压,是由于肿瘤分泌“肾素”,导致血压明显升高。此外,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盗汗、精神不振、食欲不佳、消化不良、恶心、便秘、肝功能异常、胃肠功能紊乱等诸多肾脏以外的异常表现,也有可能是早期肾癌的信号。
 
同样,以近些年发病速度增幅最快的胰腺癌为例,患者早期会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上腹隐痛及腰背酸痛、食欲减退、厌油腻食物、恶心、呕吐、消瘦、乏力、中年突发糖尿病等癌信号。也正是这种不典型的早期症状,加上缺失的科普教育,使人们往往会第一时间去内科、消化科、骨科、传染科等科室进行慢性胃病的诊疗,待治疗效果不明显后,才意识到去看肿瘤科。
 
如果这些患者能够获得足够多的科普信息,当出现上述类似慢性胃病的症状时,第一时间前往肿瘤科“排爆除险”,或许我们能够在癌症还处于原位癌的时期就予以根治,治疗效果也将大幅度提升。
 
(作者叶定伟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长;龙江为上海市抗癌协会秘书长)
 
《中国科学报》 (2014-04-11 第15版 纵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